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数值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意义 | 第10页 |
| ·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的特点和常见的加固方法 | 第10-13页 |
|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加固的特点 | 第11页 |
| ·常见的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方法 | 第11-12页 |
|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 | 第12-13页 |
|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混凝土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 第18-40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18-30页 |
| ·常用本构关系模型 | 第18-20页 |
|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20-29页 |
| ·钢材的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 ·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 第30-31页 |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31-34页 |
| ·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方法 | 第34页 |
| ·收敛标准 | 第34-35页 |
| ·ANSYS程序介绍 | 第35-40页 |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T型梁承载力理论分析 | 第40-56页 |
|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42-44页 |
| ·混凝土开裂的模拟 | 第44-49页 |
| ·混凝土开裂的工程背景 | 第44-45页 |
| ·常见混凝土开裂的处理 | 第45页 |
|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裂缝模型 | 第45-49页 |
|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弯曲变形分析 | 第49-56页 |
| ·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计算的特点 | 第49-51页 |
| ·短期刚度B | 第51-53页 |
| ·受弯构件的刚度B | 第53-54页 |
| ·最小刚度原则与挠度计算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 | 第56-69页 |
|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 第56页 |
| ·单元的选择 | 第56-6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67页 |
| ·粘贴钢板加固前T型梁几何模型建立 | 第64-65页 |
| ·4种不同裂缝及不同粘贴钢板高度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 ·7种不同粘贴钢板厚度模型的建立 | 第67页 |
| ·钢筋模型建立 | 第67-68页 |
| ·边界条件及求解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粘贴钢板前后吊车梁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69-86页 |
| ·粘贴钢板加固前混凝土梁的计算结果 | 第69-74页 |
| ·构件承载力和弯曲变形 | 第69-72页 |
| ·混凝土的应力分布和裂缝发展 | 第72-73页 |
| ·钢筋的应力分布和发展 | 第73-74页 |
| ·粘贴钢板补强后不同裂缝及钢板高度计算结果 | 第74-86页 |
| ·跨中裂缝580mm及两侧裂缝280mm | 第74-78页 |
| ·整梁的裂缝和粘贴钢板高度为580m | 第78-82页 |
| ·跨中裂缝780mm及两侧580mm | 第82-85页 |
| ·跨中裂缝580mm及两侧为780mm | 第85-86页 |
| 第六章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86-91页 |
| ·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比较 | 第86页 |
| ·粘贴钢板高度不同引起的影响 | 第86-88页 |
| ·承载力对比 | 第86-87页 |
| ·钢筋混凝土梁弯曲变形比较 | 第87-88页 |
| ·不同粘贴钢板厚度的对比分析 | 第88-91页 |
| ·钢板应力及承载力比较 | 第88-90页 |
| ·钢筋混凝土梁弯曲变形比较 | 第90-9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2页 |
| ·结论 | 第91页 |
|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