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型人工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前言 | 第19-24页 |
第1章 活性蛋白的异位诱导成骨实验 | 第24-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页 |
·观察内容与结果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2章 载体材料的制备与物性评估 | 第29-54页 |
·核心载体的评价 | 第29-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 | 第31-33页 |
·ND 材料评价结论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页 |
·附加载体的评价 | 第34-48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7页 |
·AD 材料评价结论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复合载体的评估 | 第48-54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9页 |
·检测结果 | 第49-52页 |
·复合材料(DDS)检测结论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3章 诱导型人工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实验 | 第54-93页 |
·引言 | 第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61页 |
·实验动物及药品、仪器 | 第54-56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56-57页 |
·植入材料制备 | 第57-58页 |
·手术及围手术处理 | 第58页 |
·大体观察与外周血液检查 | 第58页 |
·X 线检查和荧光双标示踪 | 第58-59页 |
·组织学切片 | 第59-60页 |
·免疫组织化学 | 第6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60-61页 |
·结果 | 第61-84页 |
·术后一般情况与大体观察 | 第61页 |
·外周血液检查 | 第61-64页 |
·X 线影像学观察 | 第64-67页 |
·骨磨片组织形态观察 | 第67-68页 |
·骨磨片组织荧光双标示踪观察 | 第68-73页 |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73-81页 |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 第81-84页 |
·讨论 | 第84-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93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综述 | 第104-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