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至隋代玉器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學術史的回顧 | 第8-13页 |
(一) 玉器的綜合研究方面 | 第8-9页 |
(二) 玉禮器的研究方面 | 第9页 |
(三) 玉器紋飾、雕刻的研究方面 | 第9-10页 |
(四) 玉器風格的研究方面 | 第10页 |
(五) 玉器辨識方面 | 第10页 |
(六) 器類的研究方面 | 第10-12页 |
(七) 喪葬玉的研究方面 | 第12页 |
(八) 用玉思想的研究方面 | 第12-13页 |
二、關於材料的幾點說明 | 第13-17页 |
(一) 本文所探討的玉的範疇 | 第13页 |
(二) 出土玉器的墓葬情況 | 第13-17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分區 | 第17-23页 |
(一) 各地出土玉器情況 | 第17-21页 |
(二) 分區 | 第21-23页 |
五、典型玉器的型式劃分 | 第23-51页 |
(一) 玉握 | 第23-26页 |
(二) 玉琀 | 第26-29页 |
(三) 玉劍璏 | 第29-32页 |
(四) 玉璧 | 第32-35页 |
(五) 玉珩 | 第35-38页 |
(六) 玉帶鈎 | 第38-41页 |
(七) 玉璜 | 第41-44页 |
(八) 雞心佩 | 第44-46页 |
(九) 玉塞 | 第46-49页 |
(十) 眼蓋 | 第49-51页 |
六、分期 | 第51-55页 |
(一) 東漢時期 | 第52页 |
(二) 魏晉南北朝 | 第52-53页 |
(三) 隋代時期 | 第53-55页 |
七、結語 | 第55-56页 |
後記 | 第56-57页 |
主要參考資料 | 第57-59页 |
附表: | 第59-238页 |
附表一:出土玉璧一覽表 | 第59-67页 |
附表二:出土玉環一覽表 | 第67-72页 |
附表三:出土玉璜一覽表 | 第72-78页 |
附表四:出土玉握(豬)一覽表 | 第78-87页 |
附表五:出土玉琀(蟬)一覽表 | 第87-94页 |
附表六:出土玉衣片一覽表 | 第94-108页 |
附表七:出土玉塞一覽表 | 第108-114页 |
附表八:出土玉眼蓋一覽表 | 第114-117页 |
附表九:出土玉飾一覽表 | 第117-131页 |
附表十:出土玉司南佩一覽表 | 第131-132页 |
附表十一:出土玉剛卯一覽表 | 第132-133页 |
附表十二:出土玉填一覽表 | 第133-134页 |
附表十三:出土玉管一覽表 | 第134-137页 |
附表十四:出土玉璫一覽表 | 第137-139页 |
附表十五:出土玉劍首一覽表 | 第139-141页 |
附表十六:出土玉環一覽表 | 第141-143页 |
附表十七:出土玉環一覽表 | 第143-147页 |
陈表十八:出土玉格一覽表 | 第147-149页 |
附表十九:出土玉珌一覽表 | 第149-151页 |
附表二十:出土玉刀柄一覽表 | 第151-152页 |
附表二十一:出土玉珥一覽表 | 第152-153页 |
附表二十二:出土玉帶鈎一覽表 | 第153-159页 |
附表二十三:出土玉佩飾一覽表 | 第159-165页 |
附表二十四:出土玉珩一覽表 | 第165-168页 |
附表二十五:出土玉頭飾一覽表 | 第168-169页 |
附表二十六:出土玉扳指一覽表 | 第169-171页 |
附表二十七:出土玉珠一覽表 | 第171-208页 |
附表二十八:出土玉块一覽表 | 第208-210页 |
附表二十九:出土玉印一覽表 | 第210-213页 |
附表三十:出土玉圭一覽表 | 第213-215页 |
附表三十一:出土玉帶扣一覽表 | 第215-216页 |
附表三十二:出土玉枕一覽表 | 第216-218页 |
附表三十三:出土玉舞人一覽表 | 第218-219页 |
附表三十四:出土玉餅一覽表 | 第219-220页 |
附表三十五:出土玉觿一覽表 | 第220-221页 |
附表三十六:出土玉陳列品一覽表 | 第221-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