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计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选题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15-18页
  一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二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第16-18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18-25页
 第一节 循环经济理论第18-20页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第18页
  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第18-19页
  三 我国发展循环境经济的特殊性第19-20页
 第二节 生态效率理论第20-22页
  一 生态效率的概念第20页
  二 生态效率的内涵与指标第20-22页
 第三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22-23页
 第四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第23-25页
  一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23页
  二 新古典增长理论第23-24页
  三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第25-38页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5-27页
  一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5页
  二 总体思路第25-26页
  三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第26-27页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第27-38页
  一 数据采集第27-30页
  二 因子分析第30-35页
  三 聚类分析第35-37页
  四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污染排放及能源消耗变化的实证研究第38-47页
 第一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38-39页
 第二节 实证研究第39-45页
  一 数据来源第39页
  二 数据处理第39-40页
  三 模型参数估计第40-43页
  四 结果分析第43-45页
 第三节 结论第45-47页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科技环保投入产出状况的实证研究第47-57页
 第一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与测算第47-49页
  一 科技环保投入因子和全要素生产率第47-48页
  二 长三角地区TFP 的测算第48-49页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一 数据的选取第49页
  二 方程的回归第49-51页
 第三节 结果分析第51-53页
 第四节 TFP的国际比较和长三角地区内部差异分析第53-56页
  一 TFP的国际比较及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阶段分析第53-55页
  二 江、浙、沪TFP 值的比较分析第55-56页
 第五节 结论第56-57页
第六章 推动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第57-63页
 第一节 加强循环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实施力度第57-58页
  一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第57-58页
  二 加强行政立法,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第58页
 第二节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区域环境治理一体化战略第58-59页
  一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第58页
  二 开展长江三角洲环境与生态规划工作,对环境资源问题实行联合治理第58-59页
 第三节 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59-60页
  一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第59-60页
  二 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避免区域内产业趋同第60页
 第四节 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第60-61页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第60-61页
  二 强化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循环经济建设的能力第61页
  三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第61页
 第五节 增强公众循环经济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第61-63页
  一 行政机关要对公众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第61-62页
  二 借助金融支持,拓宽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途径第62-63页
第七章 结语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表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下一篇: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金融衍生品战略的套期保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