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越边境瑶族难民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学术回顾与学术贡献 | 第7-10页 |
·学术回顾 | 第7-10页 |
·学术贡献 | 第10页 |
·难民身份的界定及调查点的选取 | 第10-11页 |
·难民身份的界定 | 第10-11页 |
·调查点的选取 | 第11页 |
·理论与方法 | 第11-14页 |
·理论 | 第11-12页 |
·方法 | 第12-14页 |
2 越南排华及中国接收安置越南华侨难民概况 | 第14-18页 |
·越南排华 | 第14-15页 |
·中国接收安置越南华侨难民概况 | 第15-18页 |
3 瑶族难民的由来 | 第18-27页 |
·瑶族向越南迁徙 | 第18-22页 |
·瑶族迁徙越南的时间和路线 | 第18-19页 |
·瑶族迁徙越南的原因 | 第19-22页 |
·瑶族在越南的生活概况 | 第22页 |
·瑶族难民返回广西 | 第22-27页 |
4 中国政府安置瑶族难民 | 第27-34页 |
·瑶族难民人数 | 第27页 |
·安置政策 | 第27-29页 |
·生活用具补助 | 第27-28页 |
·肉食供应 | 第28页 |
·生活福利补助 | 第28页 |
·华侨事业费补助 | 第28-29页 |
·安置状况 | 第29-31页 |
·广西平江林场和十万山华侨林场 | 第29-30页 |
·广西海渊华侨农场 | 第30-31页 |
·瑶族难民在安置初期所遇到的困难 | 第31-34页 |
·食宿无着落 | 第31页 |
·风俗习惯差异 | 第31-32页 |
·民族歧视 | 第32页 |
·语言障碍 | 第32页 |
·上学困难 | 第32-34页 |
5 三十年来瑶族难民的文化变迁 | 第34-43页 |
·经济生活的变迁 | 第34-36页 |
·由农作物到经济作物 | 第34页 |
·由原始生产工具到现代生产工具 | 第34-35页 |
·由原始种植到科学种植 | 第35页 |
·土地承包土制下规模生产 | 第35页 |
·走出家园,外出务工 | 第35-36页 |
·社会组织的变迁 | 第36页 |
·社会生活的变迁 | 第36-39页 |
·由茅草房到砖混结构房 | 第36-37页 |
·由杂粮到细粮 | 第37页 |
·由传统服饰到现代服饰 | 第37页 |
·由包办婚姻到自由婚姻 | 第37-38页 |
·由瑶语、越语向多种语言的发展 | 第38页 |
·从家庭教育到正规国民义务教育 | 第38-39页 |
·宗教信仰 | 第39页 |
·社会心理的变迁 | 第39-43页 |
·价值观念的变迁 | 第39-41页 |
·地位观念的变迁 | 第41-43页 |
6 瑶族难民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3-51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3-48页 |
·身份不明确 | 第43-44页 |
·华侨农(林)场领导体制不落实 | 第44页 |
·生产项目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 | 第44-45页 |
·生活困难 | 第45-46页 |
·教育水平差 | 第46页 |
·基础设施老化 | 第46-47页 |
·山林、土地纠纷多 | 第47-48页 |
·瑶族难民今后的发展探讨 | 第48-51页 |
·从政府方面来看 | 第48页 |
·从华侨农(林)场方面来看 | 第48-49页 |
·从瑶族难民自身来看 | 第49-51页 |
7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