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四、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1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演变 | 第14-18页 |
·就业指导工作的起源 | 第14页 |
·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和历史演变 | 第14-18页 |
·就业指导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时期 | 第14页 |
·就业指导工作中断期 | 第14-15页 |
·就业指导工作逐渐恢复期 | 第15-16页 |
·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发展期 | 第16-18页 |
第2章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 第18-21页 |
·社会整体就业压力较大 | 第18页 |
·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不平衡 | 第18-19页 |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及户籍制度等因素,是阻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壁垒 | 第19页 |
·企业用人观念缺乏理性,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 第19页 |
·高校教育发展滞后,专业课程、学生培养模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 第19-20页 |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择业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运行现状评析 | 第21-25页 |
·缺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全面理解 | 第21-22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处于低层次 | 第22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 | 第22-23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 | 第23-24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封闭性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 第25-31页 |
·制定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综合治理政策体系 | 第25-27页 |
·增加社会对青年劳动力的需求 | 第25-26页 |
·改善青年劳动力的供给 | 第26页 |
·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 | 第26-27页 |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 第27-29页 |
·基本实现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专门化 | 第27页 |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有充足的经费投入 | 第27-28页 |
·强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与工作机制 | 第28页 |
·强调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技术 | 第28-29页 |
·加强职业技巧培训 | 第29页 |
·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办学自主权,使人才培养更有实效性 | 第29-31页 |
第5章 构建适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 第31-38页 |
·我国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制度再认识 | 第31-32页 |
·双向选择是一种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 第31页 |
·双向选择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指导活动 | 第31页 |
·双向选择是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 第31页 |
·双向选择的最后决定权在用人单位 | 第31-32页 |
·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 第32-33页 |
·以学业为基础 | 第32-33页 |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 | 第33页 |
·以就业为前提 | 第33页 |
·以事业为目标 | 第33页 |
·实施多种措施,构建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 第33-36页 |
·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 第33-34页 |
·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 | 第34-35页 |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外联系 | 第35页 |
·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劳动就业制度的衔接 | 第35-36页 |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突出个性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