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绪论 | 第9-17页 |
| ·光通信的发展及问题 | 第9-13页 |
| ·光通信的开始发展 | 第9-10页 |
| ·光纤通信的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光通信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POF的发展及前景 | 第13-16页 |
| ·POF技术的发展情况 | 第14-16页 |
| ·国际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 ·POF市场前景 | 第16页 |
| ·影响POF发展的因素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光电/电光转换器工作环境分析 | 第17-31页 |
| ·光电转换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 | 第17-18页 |
| ·网卡工作分析 | 第18-23页 |
| ·网卡工作原理 | 第18页 |
| ·网卡的数据传输及特点 | 第18-19页 |
| ·网卡的构造 | 第19-21页 |
| ·网卡主要组成及其作用 | 第19-20页 |
| ·总线接口类型 | 第20-21页 |
| ·网卡的网络接口类型 | 第21-23页 |
| ·主要的网络接口类型 | 第22页 |
| ·按带宽划分的网卡的对比 | 第22-23页 |
| ·USB工作分析 | 第23-25页 |
| ·USB2.0接口特点 | 第24页 |
| ·USB数据传输和供电分析 | 第24-25页 |
| ·USB数据传输 | 第24-25页 |
| ·USB供电分析 | 第25页 |
| ·RJ45水晶口及其传输码型分析 | 第25-30页 |
| ·水晶口的构造及传输情况 | 第25-27页 |
| ·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及传输码型分析 | 第27-30页 |
| ·数据包的转发过程 | 第28-29页 |
| ·4B/5B代码与NRZI编码 | 第29-30页 |
| ·令牌技术 | 第30页 |
| ·MAC简述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nm光电/电光转换器基本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31-48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 ·主芯片选择 | 第31页 |
| ·电路原理图设计 | 第31-32页 |
| ·光电转换器各部分功能 | 第32-33页 |
| ·转换器各部分作用 | 第33-34页 |
| ·电路设计 | 第34-40页 |
| ·FX接口电路 | 第35-36页 |
| ·TP接口电路 | 第36页 |
| ·USB供电 | 第36-37页 |
| ·介质转换电路 | 第37-40页 |
| ·TP部分 | 第37-39页 |
| ·FX电路部分: | 第39-40页 |
| ·电路总体设计 | 第40-47页 |
| ·芯片接法 | 第42-45页 |
| ·LED | 第45-46页 |
| ·电阻拉高拉低选取 | 第46-47页 |
| ·电阻拉高拉低选取原则 | 第46页 |
| ·电阻阻值的选取原则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版图设计及电路的实现 | 第48-67页 |
| ·元器件的PCB封装 | 第48-50页 |
| ·电路规则检查(ERC) | 第50-52页 |
| ·布线中各部分的处理原则 | 第52-56页 |
| ·线宽原则及电流分析分析: | 第52-55页 |
| ·线宽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 ·模块电源供电估算 | 第54-55页 |
| ·电源、地线的处理 | 第55页 |
|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 | 第55-56页 |
| ·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 | 第56页 |
| ·布线中的布局原则及布局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 ·寄生参数 | 第57-58页 |
| ·寄生电容 | 第57-58页 |
| ·寄生电阻 | 第58页 |
| ·寄生电感 | 第58页 |
| ·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的PCB走线及原则 | 第58-60页 |
| ·差分信号的优点 | 第59页 |
| ·PCB差分信号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 第59-60页 |
| ·抗干扰设计 | 第60-61页 |
|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 | 第60页 |
| ·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设计-去耦电容配置 | 第60-61页 |
| ·设计规则检查(DRC) | 第61页 |
| ·电路PCB布线 | 第61-63页 |
| ·电路板印制 | 第63-64页 |
| ·整个电路的焊接及完成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结论及展望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