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芯片的功能仿真平台构建及静态时序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FPGA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FPGA的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FPGA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FPGA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关键集成电路依赖进口的危害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FPGA的结构及算法研究 | 第13-25页 |
| ·FPGA概述 | 第13-14页 |
| ·FPGA的结构研究 | 第14-19页 |
| ·FPGA可编程技术 | 第14-16页 |
| ·FPGA逻辑块结构 | 第16-17页 |
| ·FPGA布线结构 | 第17-19页 |
| ·FPGA CAD算法分析 | 第19-25页 |
| ·综合 | 第20页 |
| ·工艺映射 | 第20-21页 |
| ·布局 | 第21-22页 |
| ·布线 | 第22页 |
| ·时序分析 | 第22-23页 |
| ·仿真验证 | 第23页 |
| ·下载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功能仿真平台构建 | 第25-38页 |
| ·选题背景 | 第25页 |
| ·仿真的概念、方法及意义 | 第25-27页 |
| ·仿真验证的基本方法 | 第26页 |
| ·仿真的意义 | 第26-27页 |
| ·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分析 | 第27-31页 |
| ·仿真软件选取标准 | 第28页 |
| ·Icarus Verilog | 第28-29页 |
| ·Modelsim | 第29-30页 |
| ·Gtkwave | 第30-31页 |
| ·功能仿真平台的构建 | 第31-35页 |
| ·功能仿真平台的整体构架 | 第31-32页 |
| ·测试激励向量的构成 | 第32-33页 |
| ·Gtkwave软件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 ·分析测试激励的响应结果 | 第35页 |
| ·设计实例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静态时序分析 | 第38-58页 |
| ·静态时序分析概述 | 第38-41页 |
| ·FPGA验证方法研究 | 第38-39页 |
| ·时序约束 | 第39-40页 |
| ·静态时序分析的特点 | 第40-41页 |
| ·STA基本原理分析 | 第41-45页 |
| ·时序路径及时序分析 | 第45-47页 |
| ·静态时序分析的时序路径 | 第45页 |
| ·时钟扭曲 | 第45-46页 |
| ·寄存器的建立及保持时序分析 | 第46-47页 |
| ·门控时钟的建立、保持时序分析 | 第47页 |
| ·异步复位/置位与时钟信号的时序分析 | 第47页 |
| ·时序模型提取原理及具体实现 | 第47-52页 |
| ·时序模型提取原理 | 第48-50页 |
| ·时序模型提取的实现 | 第50-52页 |
| ·时序不收敛的改进方法 | 第52-53页 |
| ·通过设置综合属性提高工作频率 | 第52-53页 |
| ·通过修改布局布线促进时序收敛 | 第53页 |
| ·STA工具分析 | 第53-56页 |
| ·基本概念 | 第54-55页 |
| ·工具分析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作者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58-59页 |
| ·进一步的研究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附录 运算器的测试激励文件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