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利率波动周期与中美比较--基于谱分析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文献综述第8-12页
     ·利率波动周期第8-10页
     ·谱分析第10-12页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结构安排第13-14页
2 理论基础第14-22页
   ·利率波动的形成第14-16页
     ·利率决定理论第14-15页
     ·利率影响因素第15-16页
   ·利率周期与经济周期第16-17页
   ·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类型第17-19页
     ·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第17页
     ·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第17-18页
     ·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 Cycle)第18页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v Cycle)第18页
     ·熊彼特周期模型第18-19页
   ·利率周期的影响第19-20页
   ·谱分析第20-22页
3 中美两国的利率环境对比第22-27页
   ·中美两国的利率体系对比第22-23页
     ·美国利率体系第22页
     ·中国利率体系第22-23页
   ·中美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比第23-24页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第23-24页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第24页
   ·中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比第24-27页
     ·简介第24-25页
     ·不同点第25-27页
4 利率波动周期的基础分析第27-34页
   ·利率指标的协调与选取第27页
   ·数据的总体分析第27-29页
   ·研究工具介绍第29-30页
     ·平稳性检验第29页
     ·单谱工具第29-30页
   ·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周期检验(1954年7月1日~2011年12月30日)第30-34页
5 利率波动周期的单谱分析第34-40页
   ·观察窗口的选择第34页
   ·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周期检验(2006年10月8日~2011年12月30日)第34-36页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品种周期检验(2006年10月8日~2011年12月30 日)第36-39页
   ·中美利率周期的对比分析第39-40页
6 利率波动周期的交叉谱分析第40-48页
   ·数据的筛选第40页
   ·交叉谱工具第40-41页
   ·结果分析第41-46页
   ·中美利率周期现象成因简析第46-48页
     ·中美经济关联程度进一步加大第46页
     ·汇率政策及资本项目制度第46页
     ·中美利率体制不同第46-48页
7 政策启示第48-51页
   ·放宽报价行准入资格第48页
   ·健全内外部信用评级机制第48-49页
   ·积极发展长端交易第49页
   ·推进利率产品定价与SHIBOR挂钩第49页
   ·建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利率第49-50页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第50页
   ·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第50-51页
8 结论第51-54页
   ·全文结论第51-52页
   ·创新之处第52页
   ·论文展望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A第60-62页
 附录A.1 FFR隔夜拆借利率(1954年7月1日~2011年12月30日)频率谱图(freq=0~π)第60页
 附录A.2 FFR隔夜拆借利率(2006年10月8日~2011年12月30日)频率谱图(freq=0~π)第60-61页
 附录A.3 SHIBOR隔夜拆借利率(2006年10月8日~2011年4月21日)频率谱图(freq=0~π)第61-62页
附录B第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情况第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民间合会的合作机制探讨--基于个案的经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