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白腐菌及其酶系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白腐菌的生物学背景 | 第12-13页 |
| ·白腐菌降解木质素及漆酶的重要作用 | 第13-14页 |
| ·产漆酶的白腐菌 | 第14-17页 |
| ·白腐菌漆酶的特性及催化反应机理 | 第17-23页 |
| ·白腐菌漆酶的特性 | 第17-20页 |
| ·漆酶的催化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 ·漆酶对木素的聚合作用 | 第21页 |
| ·漆酶的工业应用 | 第21-23页 |
| ·白腐菌漆酶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 ·白腐菌及其漆酶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意义 | 第25-27页 |
| 第2章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的培养及产漆酶条件研究 | 第27-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试材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白腐菌的形态特征 | 第28-29页 |
|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产漆酶曲线 | 第29页 |
| ·培养条件对Coriolus versicolor 产漆酶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营养条件对Coriolus versicolor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1-33页 |
| ·铜离子浓度对产漆酶的影响 | 第33页 |
| ·表面活性剂对Coriolus versicolor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诱导剂对Coriolus versicolor 产漆酶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白腐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36-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试材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漆酶的分离纯化 | 第39-40页 |
|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漆酶的分子量 | 第40-41页 |
| ·漆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41-43页 |
| ·pH 值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41-42页 |
| ·漆酶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漆酶用于造纸废水脱色时的培养条件研究 | 第44-5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 ·菌种与水样 | 第44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 ·粗漆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 ·漆酶酶活的测定 | 第45页 |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45页 |
| ·白腐菌漆酶对造纸废水的降解脱色 | 第45页 |
| ·造纸废水脱色率的测定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氮源浓度对杂色云芝菌生物量、产酶活性及其对造纸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碳源对杂色云芝菌生物量、产酶活性及其对造纸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pH 值对杂色云芝菌生物量、产酶活性及其对造纸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5章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漆酶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 第50-56页 |
| ·原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原料 | 第50页 |
| ·粗漆酶液的制备 | 第50-51页 |
| ·漆酶的纯化方法 | 第51页 |
|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试验 | 第51页 |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废水中木素含量、CODcr 和色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 | 第51-52页 |
| ·酶用量对降低废水中木素含量、CODcr 和色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温度对降低废水中木素含量、CODcr 和色度的影响 | 第53页 |
| ·pH 值对废水中木素、CODcr 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粗漆酶与纯漆酶对造纸废水中木素去除率的对比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 漆酶在木素催化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 ·仪器设备 | 第56-57页 |
| ·原料和试剂 | 第57页 |
| ·色谱分析条件 | 第57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7页 |
| ·废水中木素的提取方法 | 第57-58页 |
| ·木素试样的乙酰化 | 第58页 |
| ·木素的催化聚合试验 | 第58-59页 |
| ·木素分子量和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9页 |
| ·纯漆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 ·从二沉池出水中提取木素 | 第59页 |
| ·反应时间对沉淀物产生量和木素去除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木素催化聚合前后的分子量变化 | 第60-62页 |
| ·木素分子量多分散性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5-66页 |
| ·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