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7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16-27页 |
1.2.1 树状大分子简介 | 第16-18页 |
1.2.2 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非靶向修饰 | 第18-20页 |
1.2.3 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靶向修饰 | 第20-22页 |
1.2.4 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22-23页 |
1.2.5 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及其纳米复合物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1.2.6 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及其纳米复合物在光热及其它治疗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3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1.3.1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简介 | 第27页 |
1.3.2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及其纳米复合物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3.3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及其纳米复合物在光热和其它治疗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30-34页 |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7页 |
第二章 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用于干细胞的基因治疗 | 第47-72页 |
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6页 |
2.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2.2.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9-52页 |
2.2.3 材料的表征 | 第52页 |
2.2.4 材料/pDNA复合物的表征 | 第52-54页 |
2.2.5 细胞转染实验 | 第54-55页 |
2.2.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评价 | 第55-5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2.3.1 RGD多肽修饰的Au DENPs的合成与表征 | 第56-59页 |
2.3.2 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 | 第59-60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60页 |
2.3.4 水动力学直径和表面电势 | 第60-61页 |
2.3.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61-62页 |
2.3.6 细胞转染评价 | 第62-64页 |
2.3.7 载体负载hBMP-2 基因的转染评价 | 第64页 |
2.3.8 碱性磷酸酶活性 | 第64页 |
2.3.9 骨钙素分泌水平 | 第64-65页 |
2.3.10 钙离子沉积 | 第65页 |
2.3.11 冯库萨染色 | 第65-6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第三章 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用于癌细胞的基因治疗 | 第72-90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3-78页 |
3.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73-75页 |
3.2.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75页 |
3.2.3 Au DENPs/siRNA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75-76页 |
3.2.4 体外转染实验 | 第76-77页 |
3.2.5 体外蛋白印迹实验 | 第77页 |
3.2.6 体内转染实验 | 第77-78页 |
3.2.7 统计学分析 | 第7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3.3.1 Au DENPs/siRNA的合成与表征 | 第78-79页 |
3.3.2 水动力学直径和表面电势 | 第79-80页 |
3.3.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80-81页 |
3.3.4 体外Au DENPs/siRNA复合物转染评价 | 第81-83页 |
3.3.5 Au DENPs/siRNA复合物的靶向特异性评价 | 第83-84页 |
3.3.6 体外和体内的基因沉默效果评价 | 第84-8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第四章 树状大分子修饰的MoS_2纳米片用于肿瘤的基因和光热治疗 | 第90-121页 |
4.1 引言 | 第90-9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1-99页 |
4.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91-93页 |
4.2.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93页 |
4.2.3 MoS_2纳米片的表征 | 第93-95页 |
4.2.4 G5-MoS_2/siRNA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95页 |
4.2.5 CCK-8 法检测细胞毒性 | 第95-96页 |
4.2.6 体外溶血试验 | 第96页 |
4.2.7 细胞粘附实验 | 第96页 |
4.2.8 G5-MoS_2/siRNA复合物转染实验 | 第96-97页 |
4.2.9 体外蛋白印迹实验 | 第97页 |
4.2.10 体外光热和基因治疗实验 | 第97-98页 |
4.2.11 体内光热成像 | 第98页 |
4.2.12 体内光热和基因治疗 | 第98页 |
4.2.13 H&E和TUNEL染色 | 第98页 |
4.2.14 体内材料组织分布和组织相容性实验 | 第98-99页 |
4.2.15 统计学分析 | 第9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6页 |
4.3.1 G5-MoS_2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 | 第99-105页 |
4.3.2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 第105页 |
4.3.3 G5-MoS_2/siRNA复合物的水动力学直径和表面电势 | 第105-106页 |
4.3.4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06-107页 |
4.3.5 溶血实验 | 第107页 |
4.3.6 体外G5-MoS_2/siRNA复合物转染效果评价 | 第107-109页 |
4.3.7 体外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评价 | 第109-110页 |
4.3.8 体外癌细胞的光热和基因治疗效果评价 | 第110-111页 |
4.3.9 体内光热成像结果评价 | 第111-112页 |
4.3.10 体内肿瘤的光热和基因沉默协同治疗效果评价 | 第112-114页 |
4.3.11 H&E和TUNEL染色结果评价 | 第114页 |
4.3.12 体内组织代谢研究和组织安全性评价 | 第114-11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第五章 功能化聚乙烯亚胺包裹的金纳米颗粒用于癌细胞的基因治疗 | 第121-146页 |
5.1 引言 | 第121-12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2-129页 |
5.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122-124页 |
5.2.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4-126页 |
5.2.3 Au PENPs/siRNA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6-127页 |
5.2.4 体外Au PENPs/siRNA复合物转染实验 | 第127-128页 |
5.2.5 体外蛋白印迹实验 | 第128页 |
5.2.6 体外Au PENPs/siRNA复合物转染实验 | 第128页 |
5.2.7 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安全性实验 | 第128-129页 |
5.2.8 统计学分析 | 第12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41页 |
5.3.1 Au PENPs合成与表征 | 第129-132页 |
5.3.2 Au PENPs/siRNA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2-133页 |
5.3.3 水动力学直径和表面电势 | 第133-134页 |
5.3.4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34-135页 |
5.3.5 体外Au PENPs/siRNA复合物转染效果评价 | 第135-139页 |
5.3.6 体外和体内的基因沉默效果评价 | 第139-140页 |
5.3.7 组织学检查结果 | 第140-1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6-148页 |
6.2 展望 | 第148-14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