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织染、服装、刺绣工艺美术论文--编织论文

栖霞棒槌花边保护开发探讨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前言第9-12页
 (一) 论题的提出第9页
 (二) 前人研究综述第9-10页
 (三) 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第10页
 (四) 研究方法和途径第10-12页
二、栖霞棒槌花边简介第12-14页
 (一) 制作工具第12页
 (二) 制作工序第12-13页
 (三) 制作要求及特点第13-14页
三、栖霞棒槌花边的发展历史第14-19页
 (一) 起源欧洲第14-16页
 (二) 传入中国第16-19页
四、建国后栖霞棒槌花边发展状况第19-25页
 (一) 恢复发展期第19页
 (二) 生产繁盛期第19-21页
 (三) 衰落萧条期第21-25页
五、栖霞棒槌花边承载的文化意义第25-34页
 (一) 劳动者文化智慧的结晶第25-27页
 (二) 曾经营造的妇女文化第27-29页
 (三)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9-31页
 (四) 凝聚海外侨胞的物缘第31-34页
六、栖霞棒槌花边保护开发建议第34-52页
 (一) 保护措施第34-40页
 (二) 开发措施第40-52页
七、栖霞棒槌花边的前景展望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附图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颜真卿:“道统”与“书统”的冲突与融合
下一篇: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研究--时间概念与马蒂斯、毕加索绘画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