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一、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蕴涵 | 第12-28页 |
(一)哲学史追溯 | 第12-19页 |
1.有关概念辨析 | 第12-16页 |
2.西方哲学中的生存论思想回顾 | 第16-19页 |
(1)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始基说"及生存论的开启 | 第16-17页 |
(2)生存论的歧路:超验主义实存观和自然主义实存观 | 第17-18页 |
(3)现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开启及其困境 | 第18-19页 |
(二)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蕴涵 | 第19-28页 |
1.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 | 第20-23页 |
2.马克思由实践所内含的生存论意蕴 | 第23-28页 |
(1)实践作为对象性的感性活动,不仅确证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更进一步体现和构成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拥有先于人与世界的抽象认识关系的基础性地位 | 第23-27页 |
(2)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还体现在实践活动所内蕴的自由的生存旨趣中,在社会历史上具体地体现为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现实解放运动 | 第27-28页 |
二、马克思哲学"生存论"语境中的"交往" | 第28-47页 |
(一)"交往"及其与"实践"的关系 | 第28-33页 |
1."交往"范畴 | 第28-30页 |
2.交往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交往的本质 | 第30-33页 |
(二)交往建构人与世界的存在从而体现它们的原初关联 | 第33-44页 |
1.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即"交往")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即"生产")在实践活动中的内在关联 | 第33-35页 |
2.交往构成人类社会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 第35-41页 |
3、交往内在地确证人与自我的关系 | 第41-44页 |
(三)"交往"确证人的本质 | 第44-47页 |
1.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 | 第44-45页 |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表述及关系 | 第45-46页 |
3.交往对人的本质的确证 | 第46-47页 |
三、交往的异化及其扬弃——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建立 | 第47-54页 |
(一)异化交往(被迫交往)的产生 | 第47-50页 |
1.异化交往(被迫交往)在逻辑上产生的理路 | 第47-48页 |
2.异化交往(被迫交往)产生的原因 | 第48-50页 |
(二)异化交往(被迫交往)的表现 | 第50-51页 |
1.异化交往关系的全面物化性质 | 第50页 |
2.异化交往的社会关系相对于人的活动而言具有外在的独立性和异己性 | 第50页 |
3.异化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对抗性质 | 第50页 |
4.在异化交往的社会关系下,交往由生存的目的而成为手段 | 第50-51页 |
(三)异化交往的扬弃——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建立 | 第51-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