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建设用地可整理性评价及整理模式研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实践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建设用地整理开展情况 | 第12-15页 |
·国内建设用地整理开展情况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基础理论 | 第18-28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概念、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土地利用集约化理论 | 第19-20页 |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0-21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1页 |
·土地供求理论 | 第21-22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2-23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经济因素 | 第24-25页 |
·制度、政策因素 | 第25-26页 |
·社会因素 | 第26页 |
·环境因素 | 第26-28页 |
3 西青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现阶段天津市建设用地整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 第28-31页 |
·西青区土地利用结构 | 第31-32页 |
·西青区土地利用集约状况分析 | 第32-35页 |
4 西青区建设用地可整理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5-46页 |
·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区的选择 | 第35-36页 |
·整理区选择的依据 | 第35-36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区的范围 | 第36页 |
·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选择 | 第36-38页 |
·整理单元划分的原则 | 第36-37页 |
·西青区城郊建设用地整理单元的选择方案 | 第37-38页 |
·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单元可整理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8-46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0-4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2-44页 |
·西青区城郊建设用地整理单元可整理性评价结果 | 第44-46页 |
5 西青区建设用地整理模式分析 | 第46-57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模式特点 | 第46-47页 |
·整理模式多样 | 第46页 |
·整理程序灵活 | 第46页 |
·利润分配公平化 | 第46-47页 |
·整理体系法制化 | 第47页 |
·“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47-50页 |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内涵 | 第47-48页 |
·待整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48页 |
·“城中村”改造的运作 | 第48-50页 |
·旧城改造的整理模式 | 第50-53页 |
·旧城改造模式的内涵 | 第50页 |
·旧城改造区域分析 | 第50-51页 |
·旧城改造的运作 | 第51-53页 |
·“退二进三”的产业置换模式 | 第53-57页 |
·“退二进三”模式的内涵 | 第53-54页 |
·待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54页 |
·“退二进三”的运作 | 第54-57页 |
6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的建议 | 第57-62页 |
·合理进行利益分配,调动各方积极性 | 第57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要做到城乡一体化 | 第57页 |
·出台政策法规,为城郊建设用地整理提供保障 | 第57-58页 |
·城郊建设用地整理要坚持市场化运作 | 第58页 |
·多渠道筹措资金 | 第58-59页 |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 第59-60页 |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 第60页 |
·鼓励模式创新先试点后推广 | 第60-61页 |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 第61-62页 |
7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