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客运站论文

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第9页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旅客站之间的衔接现状第9-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引入对铁路旅客站的影响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2页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10-11页
     ·课题研究的迫切性第11-12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页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2-13页
   ·课题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研究对象第13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铁路旅客站流线组织的发展历程及换乘空间面临的问题第15-30页
   ·我国铁路旅客站设计第一阶段第16-19页
   ·我国铁路旅客站设计第二阶段第19-25页
     ·候车室从复杂到简化第19-21页
     ·高架候车室的出现完成了候车室与站场的整合第21-23页
     ·站前广场交通组织由平面向立体转化第23-25页
   ·我国铁路旅客站设计第三阶段第25-27页
   ·我国铁路旅客站换乘空间所面临的问题第27-30页
     ·问题之一:换乘距离过远第27页
     ·问题之二:换乘条件不佳第27-28页
     ·问题之三:换乘引导不完善第28页
     ·问题之四:换乘时间太长第28-30页
第三章 国外的经验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建筑换乘空间的借鉴第30-48页
   ·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空间的先进经验第31-42页
     ·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空间及服务设施的主要特征第31-32页
     ·国外客站先进的换乘模式第32-41页
       ·国外客站与国内的差异第32-33页
       ·实例研究第33-41页
     ·启示第41-42页
   ·可借鉴的航空港建筑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第42-48页
     ·香港国际机场航站楼第43-44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第44-45页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航站楼第45-46页
     ·启示第46-48页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研究第48-73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的目标与原则第49-52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的目标第49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的原则第49-52页
       ·高效化原则第49-50页
       ·人性化原则第50页
       ·信息化原则第50-51页
       ·整体性原则第51页
       ·容错性原则第51-52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模式分析第52-56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有铁路的差异第52-53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模式第53-56页
       ·间接换乘第53-55页
       ·直接换乘第55页
       ·立体换乘第55-56页
       ·地下步行系统换乘第56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空间的整合设计第56-71页
     ·换乘交通流线组织的高效化第56-62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进出站交通流线的特点第56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进出站方式第56-57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交通流线的高效化设计第57-62页
     ·换乘空间的组织与布局第62-65页
       ·换乘大厅案例图示第62-64页
       ·几点思考第64-65页
     ·换乘空间识别性与导向性强化第65-71页
       ·建筑设计手段第66-69页
       ·室内设计手段第69-70页
       ·视觉导向标识系统第70-71页
   ·换乘评价第71-73页
第五章 实例观摩与学习第73-82页
   ·武汉站第74-76页
   ·北京南站第76-79页
   ·上海虹桥站第79-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悬挂接触网的找形与静态性能研究
下一篇:铁路客运站交通枢纽换乘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