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引言 | 第11页 |
·燃油中硫化物的控制标准 | 第11-12页 |
·燃油中硫化物的成分及分布 | 第12-13页 |
·燃油脱硫技术 | 第13-19页 |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3-14页 |
·萃取脱硫 | 第14-15页 |
·氧化脱硫 | 第15-16页 |
·生物脱硫 | 第16页 |
·吸附脱硫 | 第16-19页 |
·活性炭吸附脱硫研究 | 第19-21页 |
·活性炭的基本结构及性质 | 第19页 |
·活性炭的种类及制备 | 第19-20页 |
·活性炭吸附脱硫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模拟油的配制 | 第24页 |
·吸附剂性能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DBT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样品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38页 |
·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 第28-29页 |
·制备过程中碳化条件的考察 | 第29-31页 |
·碳化温度的确定 | 第29-31页 |
·碳化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制备过程中活化条件的考察 | 第31-33页 |
·活化时间的确定 | 第32页 |
·活化比例的确定 | 第32-33页 |
·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表征 | 第33-37页 |
·表面形貌 | 第33-34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表面总酸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49页 |
·活性炭吸附二苯并噻吩的工艺条件考察 | 第38-39页 |
·吸附时间和温度的确定 | 第38页 |
·剂油比的确定 | 第38-39页 |
·二苯并噻吩在树脂基球形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 | 第39-47页 |
·不同活化比例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44页 |
·吸附选择性 | 第44-46页 |
·树脂基活性炭与商业煤基活性炭的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氧化改性对树脂基活性炭吸附二苯并噻吩的影响 | 第49-56页 |
·氧化改性树脂基活性炭的制备 | 第49页 |
·硝酸改性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49-51页 |
·氧化改性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硝酸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氧化改性温度的影响 | 第51页 |
·硝酸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征 | 第51-53页 |
·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51-52页 |
·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表征 | 第52-53页 |
·二苯并噻吩在改性前后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 | 第53-55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53-54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