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7页 |
·选题目的 | 第13-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制度理论分析的一般问题 | 第23-32页 |
·制度的含义 | 第23-24页 |
·制度的分类 | 第24-25页 |
·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 | 第24页 |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 | 第24页 |
·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 | 第24页 |
·系统的制度层级 | 第24-25页 |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25页 |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 第25-28页 |
·政治因素 | 第26页 |
·经济因素 | 第26页 |
·文化因素 | 第26-27页 |
·科学技术因素 | 第27页 |
·其他因素 | 第27-28页 |
·制度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28-32页 |
·制度的结构 | 第28-30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制度变迁 | 第32-44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2-34页 |
·社会学制度变迁理论 | 第32页 |
·社会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 第32-34页 |
·制度的形成与设计 | 第34-37页 |
·非正式制度的形成 | 第35-36页 |
·正式制度的建立 | 第36页 |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组织规则 | 第36-37页 |
·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37-39页 |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 第37-38页 |
·路径依赖与自我增强 | 第38-39页 |
·制度变迁与组织 | 第39-43页 |
·制度变迁的机制 | 第40页 |
·制度变迁与社会的组织化 | 第40-43页 |
·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变迁 | 第44-66页 |
·社会转型及在中国的表现 | 第44-47页 |
·政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 第44-45页 |
·经济的市场化和利益的多元化 | 第45页 |
·文化的世俗化和非意识形态化 | 第45-46页 |
·社会整合机制的有机化 | 第46页 |
·社会的异质化 | 第46-47页 |
·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 | 第47-50页 |
·竞争与市场化改革 | 第47-49页 |
·社会公正的需要 | 第49-50页 |
·中国社会转型的制度条件 | 第50-52页 |
·社会的组织化 | 第50-51页 |
·制度的理性化 | 第51-52页 |
·影响中国制度变迁的因素 | 第52-56页 |
·制度供给 | 第53-54页 |
·国家宏观调控 | 第54-55页 |
·社会分化和群体的组织化 | 第55-56页 |
·社会失范与制度需求 | 第56页 |
·中国制度变迁的基本趋势 | 第56-59页 |
·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转变 | 第56-57页 |
·义务本位型制度向权利本位型制度转变 | 第57-58页 |
·约束型制度向保障型制度转变 | 第58-59页 |
·实质合理性制度向实质形式合理性并重的制度转化 | 第59页 |
·中国制度变迁模式的选择 | 第59-63页 |
·政府主导型 | 第59-62页 |
·组织推动型 | 第62-63页 |
·法律规范型 | 第63页 |
·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分析 | 第63-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