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国际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17-23页 |
| ·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 ·人力资源 | 第17页 |
| ·人力资源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20页 |
|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界定 | 第20页 |
|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开发与质量开发 | 第20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界定 | 第20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2页 |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 ·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现状 | 第23-31页 |
| ·健康状况 | 第23-25页 |
| ·西部各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 | 第23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营养状况 | 第23-24页 |
| ·疾病情况 | 第24-25页 |
|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 第25页 |
| ·受教育水平 | 第25-28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文化程度与男性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 第25-26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文化程度与城市女性相比有较大差距 | 第26-27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文化程度与东部及中部地区存在差距 | 第27-28页 |
| ·政治参与度 | 第28页 |
| ·经济决策影响度 | 第28-29页 |
| ·科技素质 | 第29页 |
| ·就业结构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限制因素 | 第31-40页 |
| ·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 | 第31-34页 |
| ·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对女儿教育投资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投资力度不足 | 第34-35页 |
| ·科技文卫投入不足 | 第34页 |
| ·西部医疗保健机构数量少,卫生机构人员匮乏 | 第34-35页 |
| ·意识观念障碍 | 第35-37页 |
| ·健康意识较弱 | 第35-36页 |
| ·父母对女儿的教育投资意识淡薄 | 第36页 |
| ·自我开发意识薄弱 | 第36页 |
| ·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 第36-37页 |
| ·制度障碍 | 第37页 |
|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7页 |
| ·户籍制度的障碍 | 第37页 |
| ·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 第37-38页 |
| ·西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 第38-40页 |
| ·东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 第38-39页 |
| ·西部贫困人口的分布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模式构建与实例 | 第40-45页 |
| ·政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40-41页 |
| ·政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 第40页 |
| ·政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实例 | 第40-41页 |
|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41-43页 |
| ·银行+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 第41-42页 |
| ·小额信贷公司+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实例 | 第42-43页 |
| ·基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43-44页 |
| ·基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 第43页 |
| ·基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实例 | 第43-44页 |
| ·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44-45页 |
| ·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 第44页 |
| ·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实例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0页 |
| ·增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造血”功能 | 第45-46页 |
| ·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增强其就业能力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45页 |
|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提高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就业层次及收入水平 | 第45-46页 |
| ·提高对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 | 第46-47页 |
| ·增加教育投资 | 第46页 |
| ·增加对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技能投资 | 第46-47页 |
| ·提高医疗保健投资 | 第47页 |
| ·增加就业迁移投资 | 第47页 |
| ·制定并完善利于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的制度体系 | 第47-48页 |
|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47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制度 | 第47-48页 |
| ·营造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迁移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8-50页 |
| ·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 第48页 |
| ·完善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外出打工的服务体系 | 第48页 |
| ·降低西部农村地区入学条件,为未来的女性人力资源迁移创造条件 | 第48-50页 |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 附录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