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辅酶Q10高产菌株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辅酶Q_(10) 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2-13页
   ·辅酶Q_(10) 的生理功能第13-14页
     ·辅酶Q 的生理功能第13页
     ·辅酶Q_(10) 的生理功能第13-14页
   ·辅酶Q_(10) 的应用第14-15页
     ·辅酶Q_(10) 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第14-15页
     ·辅酶Q_(10) 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应用第15页
     ·辅酶Q_(10) 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第15页
   ·辅酶Q_(10) 的生产方法及研究现状第15-18页
     ·动植物组织提取法第15-16页
     ·化学合成法第16-17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17-18页
   ·辅酶Q_(10) 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控制育种第18-26页
     ·辅酶Q_(10) 生物合成途径第18-20页
     ·辅酶Q_(10) 高产菌的育种策略第20-23页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第23-26页
   ·辅酶Q_(10) 的发酵控制第26-27页
     ·碳氮源第27页
     ·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第27页
   ·菌种保藏第27-28页
   ·辅酶Q_(10) 的分析方法第28-29页
     ·定性分析第28页
     ·定量分析第28-29页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立题背景第29-31页
     ·本试验技术路线第3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第32-42页
   ·材料和仪器第33-34页
     ·试验菌株第33页
     ·培养基第33页
     ·试剂第33-3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4页
   ·试验方法第34-36页
     ·菌种培养第34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第34-35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和再生率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菌株生长曲线第36-38页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第38页
     ·高渗溶液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第38-39页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39页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39-40页
   ·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原生质体灭活和融合研究第42-48页
   ·材料和仪器第42-43页
     ·试验菌株第42页
     ·材料试剂第42-43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5页
     ·原生质体制备第43页
     ·原生质体的纯化第43-44页
     ·原生质体灭活研究第44页
     ·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紫外灭活第45页
     ·热灭活第45-46页
     ·PEG 融合试验第46页
     ·电融合试验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融合子的筛选第48-55页
   ·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48-49页
     ·培养基第49页
     ·试验仪器第49页
   ·试验方法第49-50页
     ·菌体培养见第二章2.2.1第49页
     ·原生质体制备第49页
     ·原生质体灭活和融合第49页
     ·融合子的检出第49页
     ·融合子的筛选第49-50页
     ·融合子的形态学分析第50页
     ·辅酶Q_(10) 含量的测定第50页
     ·遗传稳定性试验第50页
   ·试验结果第50-54页
     ·融合子形态观察第50-51页
     ·融合子产酶量分析第51-54页
     ·融合子稳定性试验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辅酶Q_(10)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55-71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试验材料第56页
     ·试验方法第56-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70页
     ·单因素试验第58-62页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第62-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蝎蛉科昆虫染色体核型与细胞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山羊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