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1 miRNA的发现 | 第10页 |
1.2 miRNA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方式 | 第10-12页 |
1.3 影响作物性状关键miRNA的发现和鉴定 | 第12-13页 |
1.4 miRNA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 | 第13-16页 |
1.4.1 amiRNA(artificial miRNA)技术 | 第13-14页 |
1.4.2 串联短片段靶标模拟(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STTM)技术 | 第14-15页 |
1.4.3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 第15-16页 |
1.5 参与调控农作物性状的miRNA | 第16-24页 |
1.5.1 调控作物株型的miRNA | 第16-18页 |
1.5.2 调控作物花期的miRNA | 第18-19页 |
1.5.3 调控作物育性的miRNA | 第19-20页 |
1.5.4 调控作物种子/果实发育的miRNA | 第20-22页 |
1.5.5 调控作物抗逆性状形成的miRNA | 第22-23页 |
1.5.6 调控作物其他性状的miRNA | 第23-24页 |
1.6 缺磷对玉米的影响 | 第24页 |
1.7 植物缺磷胁迫适应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7.1 响应缺磷胁迫的miRNA | 第25页 |
1.7.2 植物中响应缺磷胁迫的基因 | 第25-26页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1.9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2.1.2 试剂 | 第28-29页 |
2.1.3 仪器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8页 |
2.2.1 水培玉米 | 第29-31页 |
2.2.2 RNA提取 | 第31页 |
2.2.3 small RNA library的构建 | 第31-33页 |
2.2.4 玉米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 | 第33页 |
2.2.5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34页 |
2.2.6 Northern blot | 第34-36页 |
2.2.7 反转录 | 第36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 | 第36-38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9页 |
3.1 缺磷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 mRNA-seq分析 | 第39-52页 |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第39-41页 |
3.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1-42页 |
3.2.3 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及富集分析 | 第42-47页 |
3.2.4 差异表达基因时空特异性分析 | 第47-49页 |
3.2.5 响应缺磷胁迫相关的GO term | 第49-50页 |
3.2.6 RT-qPCR验证响应缺磷胁迫的基因 | 第50-52页 |
3.3 small RNA-seq分析 | 第52-59页 |
3.3.1 小RNA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第52-53页 |
3.3.2 小RNA长度分布 | 第53-54页 |
3.3.3 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 | 第54-55页 |
3.3.4 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 | 第55页 |
3.3.5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验证 | 第55-5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附录 | 第7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