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 第16-17页 |
一 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一) 产权制度及变迁 | 第17-20页 |
1、产权制度 | 第17-19页 |
2、产权制度变迁 | 第19-20页 |
(二) 正式制度的一般均衡理论 | 第20-22页 |
(三) 非正式制度的博弈论分析 | 第22-25页 |
1、自生自发制度与成文法 | 第22-23页 |
2、非正式规则的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3、非正式规则的博弈论描述 | 第24-25页 |
二 私营企业正式产权制度的特征 | 第25-29页 |
(一) 私营企业宏观正式产权制度的特征 | 第26-27页 |
(二) 私营企业微观正式产权制度的特征 | 第27-29页 |
三 私营企业正式产权制度的非均衡性 | 第29-39页 |
(一) 私营企业宏观正式产权制度的非均衡性 | 第29-34页 |
1、私营企业宏观正式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 | 第29-32页 |
2、私营企业宏观正式产权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 第32-34页 |
(二) 私营企业微观正式产权制度的非均衡分析 | 第34-39页 |
1、私营企业微观正式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诱因 | 第34-37页 |
2、私营企业微观正式产权制度变迁的供给约束 | 第37-39页 |
四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39-43页 |
(一) 法治传统缺失 | 第39-40页 |
(二) 普遍信用意识缺失 | 第40页 |
(三) 重农抑商的传统 | 第40-41页 |
(四) “家文化”根深蒂固 | 第41-43页 |
五 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 第43-48页 |
(一) 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43-44页 |
(二) 政府的制度结构创造 | 第44-46页 |
1、健全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2、完善市场制度 | 第45-46页 |
(三) 企业主的自我突破 | 第46-48页 |
1、提高素质,增加对产权制度变迁的认识 | 第46页 |
2、解放思想,突破自身观念束缚 | 第46-47页 |
3、重视自身信用意识的塑造,规避道德风险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