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引言 | 第16-36页 |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概述 | 第18-21页 |
·EIAV 认知历史和现状 | 第18页 |
·EIAV 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 第18-19页 |
·EIAV 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EIAV 的致病性 | 第20-21页 |
·病毒的细胞受体 | 第21-30页 |
·病毒受体的本质 | 第21页 |
·病毒受体的特征 | 第21-24页 |
·受体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 第24页 |
·病毒受体选择性剪接变异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病毒受体峡谷学说 | 第25-26页 |
·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病毒突变的累积可能最终改变其细胞嗜性 | 第29-30页 |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细胞受体 | 第30页 |
·真核生物 pre-mRNA 选择性剪接研究进展 | 第30-34页 |
·mRNA 前体剪接基本过程 | 第31页 |
·选择性剪接的基本形式 | 第31-32页 |
·选择性剪接基因及其剪接形式的识别 | 第32-33页 |
·选择性剪接的调节 | 第33页 |
·选择性剪接的功能与调控研究 | 第33-3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4-36页 |
2 实验一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发现及鉴定 | 第36-52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细胞 | 第36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36-37页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44页 |
·马白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37-38页 |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发现 | 第38-41页 |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鉴定 | 第41-44页 |
·结果 | 第44-50页 |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发现结果 | 第44-47页 |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鉴定结果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3 实验二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准确定量 | 第52-65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52页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主要试剂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6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53-54页 |
·目的基因的鉴定 | 第54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4-55页 |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复合率及敏感性试验 | 第55页 |
·样品制备 | 第55-56页 |
·样品的检测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63页 |
·目的基因的鉴定结果 | 第56-58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 | 第58-59页 |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复合率及敏感性试验 | 第59-61页 |
·样品检测结果 | 第61-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4 实验三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真核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 第65-85页 |
·材料 | 第65-67页 |
·细胞与病毒 | 第65页 |
·质粒和血清 | 第65-66页 |
·酶、试剂 | 第66页 |
·主要仪器 | 第66-67页 |
·培养基 | 第67页 |
·方法 | 第67-73页 |
·引物设计 | 第67页 |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67-69页 |
·真核表达质粒的提取和纯化 | 第69页 |
·真核转染 | 第69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在 293、Hela 细胞中的表达 | 第69-70页 |
·Western-blot 检测目的蛋白在 293 细胞中的表达 | 第70页 |
·稳定表达ELR1 及ELR1-IN 蛋白的293 细胞系的建立 | 第70页 |
·RT-PCR 鉴定293-ELR1 和293-ELR1-IN 细胞系中目的基因的插入 | 第70页 |
·病毒滴定实验确定病毒毒价 | 第70-71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稳定表达 ELR1 蛋白的 293 细胞系对 EIAV 的敏感性 | 第71页 |
·检测病毒载量的 Real-time RT-PCR 标准品的制备 | 第71-72页 |
·在293-ELR1 和293-ELR1-IN 细胞上FDDV 病毒复制水平检测 | 第72-73页 |
·可溶性受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影响 | 第73页 |
·结果 | 第73-81页 |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73-74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各目的蛋白在细胞中表达结果 | 第74-76页 |
·Western-blot 检测各目的蛋白在细胞中表达结果 | 第76-77页 |
·RT-PCR 鉴定目的基因在293 细胞系的存在 | 第77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ELR1 稳定转染的293 细胞系对EIAV 的敏感性 | 第77-78页 |
·病毒滴定实验确定病毒的毒价结果 | 第78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78-79页 |
·实时定量RT-PCR 检测病毒在293-ELR1 及293-ELR1-IN 中的复制结果 | 第79-80页 |
·Rt 酶活性检测病毒在 293-ELR1 及 293-ELR1-IN 中的复制 | 第80-81页 |
·RT 酶活性检测可溶性受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影响 | 第81页 |
·讨论 | 第81-85页 |
5 实验四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基因原核表达 | 第85-92页 |
·材料 | 第85-87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85-86页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86页 |
·主要仪器 | 第86-87页 |
·方法 | 第87-88页 |
·引物设计 | 第87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87页 |
·重组表达质粒在 E.coli 中的表达及融合表达蛋白的分析 | 第87页 |
·表达蛋白的纯化及 Western-blot 分析 | 第87-88页 |
·结果 | 第88-90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88-89页 |
·基因片段诱导表达结果 | 第89-90页 |
·表达产物的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90页 |
·讨论 | 第90-92页 |
6 总体结论 | 第92-93页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