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西杂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一、元代山西杂剧繁盛的原因 | 第11-21页 |
| (一)独特的地域文化 | 第11-18页 |
| 1.自然地理 | 第11-13页 |
| 2.人文地理 | 第13-18页 |
| (二) 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 第18-21页 |
| 1.历史上殷实的河东 | 第18-19页 |
| 2.宋金元时稳定的河东 | 第19-21页 |
| 二、元代山西杂剧作家作品研究 | 第21-38页 |
| (一)山西元代杂剧的整体特征 | 第21-24页 |
| 1.少数民族题材 | 第21页 |
| 2. 民间风情画 | 第21-24页 |
| (二)石君宝杂剧作品研究 | 第24-30页 |
| 1.《秋胡戏妻》的故事流变 | 第25-26页 |
| 2.《秋胡戏妻》的戏剧张力 | 第26-30页 |
| (三)李潜夫杂剧作品研究 | 第30-38页 |
| 1.《灰阑记》与《风俗通义》 | 第30-31页 |
| 2.《灰阑记》的艺术特征 | 第31-38页 |
| 三、元代山西杂剧的地位及影响 | 第38-44页 |
| (一)人才辈出的杂剧作家 | 第38-40页 |
| (二)丰富的戏曲文物遗存 | 第40-41页 |
| (三)不朽的傩文化遗风 | 第41-42页 |
| (四)长盛不衰的影响力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书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