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缩略语列表 | 第8-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PRRSV 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2. 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3-16页 |
3. 病毒基因组的遗传与变异 | 第16-17页 |
4. PRRSV 的诊断方法 | 第17-19页 |
·病毒分离 | 第17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7-19页 |
5. PRRSV 疫苗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灭活苗 | 第19-20页 |
·弱毒疫苗 | 第20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0-21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21-22页 |
1 引言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材料 | 第23-25页 |
·标准毒株和阳性血清 | 第23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3页 |
·细胞 | 第23页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病料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25页 |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32页 |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病料的处理 | 第25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25-26页 |
·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 第26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26页 |
·血凝试验 | 第26页 |
·RT-PCR 鉴定 | 第26页 |
·病毒总R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Nsp2 部分序列和ORF5 的扩增与测定 | 第27-30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30页 |
·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测定(TCID_(50)) | 第30-31页 |
·攻毒试验 | 第31页 |
·血清中PRRSV 抗体的检测 | 第31页 |
·病料中PRRSV 的检测 | 第31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31页 |
·鉴别诊断 | 第31-32页 |
3. 结果 | 第32-44页 |
·病毒分离 | 第32页 |
·分离株形态电镜观察 | 第32页 |
·间接荧光试验 | 第32-33页 |
·血凝试验结果 | 第33页 |
·RT-PCR 鉴定结果 | 第33页 |
·分离株NSP2 高变区和ORF5 的RT-PCR 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重组质粒的连接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4-35页 |
·序列分析结果 | 第35-38页 |
·分离病毒的TCID50 测定结果 | 第38页 |
·临床症状 | 第38-39页 |
·剖检病变 | 第39-40页 |
·病理组织检查 | 第40-42页 |
·抗体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RT -PCR 鉴定结果 | 第43页 |
·鉴别诊断结果 | 第43-44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44-46页 |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安徽株的分离鉴定的讨论与分析 | 第44页 |
·对PRRSV 安徽分离株的NSP2 高变区和ORF5 序列测定的讨论与分析 | 第44-45页 |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的讨论与分析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
附: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