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一、传染病现状 | 第14-15页 |
二、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早期预警能力 | 第15-17页 |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假说 | 第19-20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9页 |
二、研究假说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设计流程 | 第20-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页 |
二、研究设计流程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论文基本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一、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 第22-24页 |
二、专家咨询 | 第24-26页 |
三、代表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一、信息偏倚 | 第28页 |
二、过失误差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项目支持及伦理学考虑 | 第29-30页 |
一、项目支持 | 第29页 |
二、伦理委员会审查 | 第29页 |
三、知情同意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0-75页 |
第一节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献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第二节 专家咨询结果 | 第36-47页 |
一、专家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二、每个领域的专家评价 | 第37-43页 |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趋势预测 | 第43-47页 |
第三节 三种代表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47-75页 |
一、代表性传染病的选择结果 | 第47-53页 |
二、三种代表性传染病与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53-7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5-85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意义 | 第75页 |
第二节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框架的确立 | 第75-76页 |
第三节 三种代表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76-84页 |
一、肺结核 | 第76-79页 |
二、布鲁氏菌病 | 第79-81页 |
三、梅毒 | 第81-83页 |
四、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节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趋势预测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92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85-89页 |
第二节 提高传染病监测系统早期预警能力的建议 | 第89-91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91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91-92页 |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91页 |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录 | 第97-154页 |
附录1:中、英、美、日四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比较研究 | 第98-107页 |
附录2: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主要影响因素趋势预测研究:咨询组专家名单一览表,2007-2008年 | 第107-113页 |
附录3: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趋势预测研究:专家咨询问卷,2007-2008年 | 第113-150页 |
附录4: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趋势预测研究:访谈员名单,2007-2008年 | 第150-151页 |
附录5:中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历年发病率一览表,1975-2007年 | 第151-153页 |
附录6: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函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个人简历 | 第155-156页 |
索引 | 第156-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