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日克其菱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引言 | 第8-30页 |
| ·世界铁矿资源概述 | 第9-11页 |
| ·世界铁矿资源分布 | 第9-10页 |
| ·世界菱铁矿床时空分布 | 第10-11页 |
| ·我国铁矿资源概述 | 第11-18页 |
| ·我国铁资源分布 | 第11-12页 |
| ·我国铁矿床类型 | 第12-17页 |
| ·我国菱铁矿床分布 | 第17-18页 |
| ·我国菱铁矿床类型 | 第18页 |
| ·世界菱铁矿床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0页 |
| ·我国菱铁矿床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0-24页 |
| ·菱铁矿床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20-22页 |
| ·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 第22-23页 |
| ·菱铁矿床含矿建造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 第23-24页 |
| ·选题依据 | 第24-26页 |
| ·菱铁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 | 第24-25页 |
| ·且日克其菱铁矿床研究程度比较低 | 第25页 |
| ·研究且日克其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第25-26页 |
|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 第26-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26页 |
| ·样品制备与加工 | 第26-28页 |
| ·主要分析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 ·特色及创新 | 第29-30页 |
| 2 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 | 第30-43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2-40页 |
| ·地层 | 第33-36页 |
| ·构造 | 第36-37页 |
| ·岩浆岩 | 第37-40页 |
| ·矿区地质 | 第40-43页 |
| ·地层 | 第40-41页 |
| ·构造 | 第41页 |
| ·岩浆岩 | 第41页 |
| ·变质作用 | 第41-42页 |
| ·围岩蚀变 | 第42-43页 |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3-54页 |
| ·矿体产出特征 | 第43-45页 |
| ·Ⅰ号矿体特征 | 第43-44页 |
| ·Ⅱ号矿体特征 | 第44页 |
| ·Ⅲ号矿体特征 | 第44-45页 |
| ·矿石的矿物成分 | 第45-47页 |
| ·矿石的化学成分 | 第47-48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48-52页 |
| ·矿石结构 | 第48-51页 |
| ·矿石构造 | 第51-52页 |
| ·矿石类型 | 第52页 |
| ·矿床热液蚀变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54-75页 |
|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54-55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55-59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59-65页 |
| ·稀土元素含量 | 第59-61页 |
| ·轻重稀土的分异特征 | 第61页 |
| ·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程度 | 第61页 |
| ·δCe 与δEu 特征 | 第61-62页 |
| ·Y 与Ho 特征 | 第62页 |
| ·矿石稀土模式探讨 | 第62-65页 |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65-74页 |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65-67页 |
| ·硅氧同位素特征 | 第67-73页 |
| ·硫同位素特征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5 矿床成因浅析 | 第75-83页 |
| ·地质构造控矿作用 | 第75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75-79页 |
| ·成矿元素来源 | 第75-76页 |
|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 第76-79页 |
| ·S 的来源 | 第79页 |
| ·SiO_2 的来源 | 第79页 |
|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79页 |
|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 第79页 |
| ·火山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 第79-80页 |
| ·矿床成因类型 | 第80-83页 |
| 6 结论 | 第83-84页 |
| ·取得成果 | 第83页 |
| ·创新点 | 第83页 |
| ·存在问题 | 第83页 |
| ·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