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32页 |
·THPOK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引言 | 第12页 |
·THPOK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THPOK的功能 | 第13页 |
·THPOK调控TH细胞发育的机制 | 第13-16页 |
·总结 | 第16-17页 |
·CD40与CD154的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CD40/CD154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8-22页 |
·CD40分子 | 第18-19页 |
·CD154分子 | 第19-22页 |
·CD154-CD40的相互作用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重要地位 | 第22-24页 |
·B细胞的活化、分化、Ig的分泌和类型转换 | 第22页 |
·APC的分化及功能调节 | 第22页 |
·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 第22-23页 |
·CD154信号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23页 |
·CD154信号激活NK细胞 | 第23-24页 |
·CD154信号与血小板激活 | 第24页 |
·其它脊椎动物CD154-CD40的研究 | 第24-27页 |
·鸟类CD40与CD154的研究情况 | 第24-25页 |
·鱼类CD40与CD154的研究情况 | 第25-27页 |
·TIM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TIM-1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 第28-29页 |
·TIM-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 第29页 |
·TIM-3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 第29-30页 |
·TIM-4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 第30-31页 |
·总结 | 第31-32页 |
2 实验研究 | 第32-103页 |
·斑马鱼THPOK基因的克隆及TH细胞的初步鉴定 | 第32-5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35页 |
·数据库及软件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斑马鱼THPOK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35页 |
·斑马鱼THPOK基因的克隆 | 第35-39页 |
·THPOK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页 |
·原位杂交 | 第39-40页 |
·抗原刺激后抗体效价测定 | 第40-4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斑马鱼THPOK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41-42页 |
·斑马鱼THPOK基因的克隆 | 第42-45页 |
·斑马鱼THPOK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5-48页 |
·CsA抑制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的抗体产生 | 第48-49页 |
·原位杂交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斑马鱼CD154/CD40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 第52-88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数据库及软件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68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54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4页 |
·斑马鱼CD154和CD40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抗的制备 | 第54-59页 |
·抗原刺激前后斑马鱼CD154与CD40表达的动态分析及组织分布 | 第59-61页 |
·CD154与CD40对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61-62页 |
·CD154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佐剂效应 | 第62-65页 |
·CD154与CD40的细胞定位 | 第65-66页 |
·CD154与CD40在体液免疫调控过程中互作关系 | 第66-68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84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基因的预测 | 第68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8-78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 第78-79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的动态表达及组织分布 | 第79-81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对体液免疫的调控作用 | 第81页 |
·CD154具有免疫佐剂效应 | 第81-82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分别位于T、B淋巴细胞 | 第82-84页 |
·斑马鱼CD154与CD40是一对互作分子 | 第84页 |
·讨论 | 第84-88页 |
·鱼类TIM基因家族的克隆 | 第88-103页 |
·前言 | 第88-8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89页 |
·数据库及软件 | 第89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89页 |
·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TIM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89-90页 |
·斑马鱼与黑青斑河豚TIM基因家族的克隆 | 第90页 |
·斑马鱼与黑青斑河豚TIM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9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103页 |
·斑马鱼与黑青斑河豚TIM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90-91页 |
·斑马鱼TIM基因家族的克隆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91-94页 |
·黑青斑河豚TIM基因家族的克隆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94-98页 |
·TIM基因家族的进化树分析 | 第98-103页 |
3 结论 | 第103-105页 |
PCR引物汇总 | 第105-108页 |
基因序列号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