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3页 |
·课题背景 | 第17-21页 |
·城市水循环中的EDCs | 第17-18页 |
·EDCs 的来源与分类 | 第18-19页 |
·EDCs 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EDCs 在生物体内的浓缩富集 | 第20页 |
·EDCs 的致毒机理及对有机体的毒害作用 | 第20-21页 |
·EDCs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EDCs 的筛选与致毒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样品预处理与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2-23页 |
·来源及分布调查研究 | 第23-24页 |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 第24-25页 |
·控制及去除技术研究 | 第25-29页 |
·预测模型研究 | 第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63页 |
·研究对象的选定 | 第33-36页 |
·水体中的典型EDCs | 第33页 |
·典型EDCs 的主要来源与用途 | 第33-34页 |
·13 种典型EDCs 的理化性质 | 第34-36页 |
·实际水体采样点分布介绍 | 第36-39页 |
·污水厂取样点分布介绍 | 第36-37页 |
·地表水取样点分布介绍 | 第37-38页 |
·自来水厂取样点分布介绍 | 第38页 |
·管网水取样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实际水体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39页 |
·水样与泥样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39-42页 |
·水样与泥样采集 | 第39-40页 |
·水样中目标物的提取 | 第40-42页 |
·固体样品中目标物的提取 | 第42页 |
·目标物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2-47页 |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目标物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3-44页 |
·目标物的GC/MS 分析 | 第44-47页 |
·样品预处理对目标物的影响研究 | 第47-51页 |
·实际样品加标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污水水样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 第48-49页 |
·地表水与自来水水样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 第49-50页 |
·固体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研究 | 第50-51页 |
·酵母双杂交法对雌激素活性的测定 | 第51-60页 |
·内分泌干扰活性生物测试法的选择 | 第51-53页 |
·酵母双杂交法的测试原理简介 | 第53-55页 |
·酵母双杂交法的测试方法介绍 | 第55-56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剂量-效应标准曲线测定 | 第56-57页 |
·典型EDCs 的雌激素活性测定 | 第57-58页 |
·多种EDCs 共存时雌激素活性的变化研究 | 第58-60页 |
·高锰酸盐氧化实验介绍 | 第60-61页 |
·实验水样介绍 | 第60页 |
·试剂制备 | 第60-61页 |
·实验装置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污水厂中环境激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 第63-85页 |
·污水厂典型EDCs 的浓度变化与存在状态研究 | 第63-72页 |
·污水中5 种雌激素物质的检测 | 第63-66页 |
·污水中双酚A 与烷基酚的检测 | 第66-68页 |
·污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 | 第68-69页 |
·典型EDCs 在污水中的存在状态研究 | 第69-70页 |
·污水厂两级处理系统对EDCs 的去除情况研究 | 第70-71页 |
·过剩活性污泥中EDCs 含量的测定 | 第71-72页 |
·典型EDCs 在污水固-液两相间的分配情况研究 | 第72-74页 |
·K_(ow)与溶解度对D_p 的影响研究 | 第72-74页 |
·DOC 与SS 对D_p 的影响研究 | 第74页 |
·二级处理系统中典型EDCs 的归趋研究 | 第74-77页 |
·污水的雌激素活性研究 | 第77-81页 |
·污水雌激素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 | 第77-79页 |
·雌激素活性物质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情况研究 | 第79-80页 |
·二级处理系统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研究 | 第80页 |
·污水雌激素活性计算值与测定值的比较 | 第80-81页 |
·污水常规水质指标对雌激素活性的影响研究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4章 地表水与饮用水中环境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85-106页 |
·江水中EDCs 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85-92页 |
·江水中典型EDCs 的检测 | 第85-90页 |
·松花江水的雌激素活性测定 | 第90-91页 |
·江水的常规水质指标测定 | 第91-92页 |
·松花江水中EDCs 的来源探讨 | 第92页 |
·饮用水中典型EDCs 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92-101页 |
·自来水厂中典型EDCs 的检测 | 第92-94页 |
·管网水中典型EDCs 的检测 | 第94-95页 |
·传统净水工艺及管网配送对EDCs 的影响研究 | 第95-98页 |
·饮用水雌激素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98-100页 |
·饮用水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100-101页 |
·饮用水常规水质指标对EDCs 的影响研究 | 第101-102页 |
·污水中EDCs 进入到饮用水中的可能性探讨 | 第102-103页 |
·对城市水循环中EDCs 变化规律的总结与几点建议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高锰酸盐对环境激素的控制效能研究 | 第106-144页 |
·高锰酸盐对EDCs 的氧化研究 | 第107-110页 |
·对酚羟基EDCs 的氧化研究 | 第107页 |
·对邻苯二甲酸酯的氧化研究 | 第107-108页 |
·酚羟基EDCs 氧化的动力学研究 | 第108-110页 |
·二氧化锰对E1 降解的影响研究 | 第110页 |
·pH 对酚羟基EDCs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10-113页 |
·温度对E1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13-115页 |
·实际水体中酚羟基EDCs 的降解研究 | 第115-118页 |
·地表水中E1 的降解研究 | 第115-117页 |
·污水背景中E1 的降解研究 | 第117-118页 |
·天然有机物对酚羟基EDCs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18-129页 |
·腐殖酸浓度对酚羟基EDCs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19-120页 |
·腐殖酸与E1 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20-121页 |
·腐殖酸存在条件下pH 对E1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21-122页 |
·腐殖酸对9 种酚羟基EDCs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22-124页 |
·实际水体中腐殖酸对E1 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124-125页 |
·腐殖酸存在条件下高锰酸盐氧化E1 的机理探讨 | 第125-129页 |
·还原性物质对E1 去除的影响研究 | 第129-138页 |
·Mn~(2+)的影响研究 | 第129-132页 |
·Fe~(2+)的影响研究 | 第132-135页 |
·SO_3~(2-)与NO_2~-的影响研究 | 第135-136页 |
·常见络合剂的影响研究 | 第136-138页 |
·常见阴阳离子与有机物对E1 氧化的影响研究 | 第138-141页 |
·E1 氧化过程中的雌激素活性及产物GC/MS 分析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6页 |
结论 | 第144-145页 |
课题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61-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