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活性污泥法 | 第12-20页 |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 | 第13页 |
·活性污泥工艺概述 | 第13-20页 |
·生物膜反应器概述 | 第20-32页 |
·传统生物膜反应器 | 第20-24页 |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 | 第24-27页 |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 第27-32页 |
·生化反应动力学 | 第32-34页 |
·动力学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2 实验流程与测试方法 | 第35-44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用废水 | 第36-37页 |
·活性污泥 | 第3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分析项目与测试方法 | 第38-41页 |
·污泥浓度 | 第38-39页 |
·污泥沉降比 | 第39页 |
·污泥容积指数 | 第39页 |
·化学需氧量 | 第39页 |
·氮的测量 | 第39-40页 |
·废水的采样 | 第40页 |
·通过镜检监测污泥性能 | 第40-41页 |
·实验运行条件 | 第41-42页 |
·温度 | 第41页 |
·pH值 | 第41页 |
·曝气量 | 第41页 |
·进水底物浓度 | 第41-42页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42页 |
·实验步骤 | 第42-43页 |
·污泥培养驯化阶段 | 第42页 |
·间歇运行阶段 | 第42页 |
·连续运行阶段 | 第42-43页 |
·对比性实验阶段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69页 |
·污泥培养驯化阶段 | 第44-48页 |
·污泥观察 | 第44-45页 |
·污泥沉降性 | 第45-46页 |
·污泥MLSS和MLVSS | 第46页 |
·污泥活性 | 第46-47页 |
·污泥培养驯化中的现象及分析 | 第47-48页 |
·初期运行阶段 | 第48-49页 |
·间歇运行阶段 | 第49-57页 |
·COD去除实验 | 第49-52页 |
·脱氮实验 | 第52-57页 |
·连续运行阶段 | 第57-65页 |
·COD去除实验 | 第57-61页 |
·脱氮实验 | 第61-65页 |
·对比性实验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废水中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的探讨 | 第69-79页 |
·废水中有机物生化降解动力学模式 | 第69-70页 |
·Monod模式 | 第69页 |
·Haldane模式 | 第69-70页 |
·生化降解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70-71页 |
·生化降解动力学方程计算 | 第71-78页 |
·Monod方程 | 第71-76页 |
·Haldane方程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A InoLab Level 3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性能参数 | 第85-86页 |
附录B MLSS和MLVSS测量方法及测试步骤 | 第86-87页 |
附录C COD微波密封消解法原理及测试步骤 | 第87-88页 |
附录D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原理及测试步骤 | 第88-90页 |
附录E 硝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及测试步骤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