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基于人力资源流动角度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关于企业年金理论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国内关于企业年金理论的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企业年金理论基础—基于人力资源角度 | 第17-26页 |
·企业年金基本内涵与特征 | 第17-18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人力折旧理论 | 第18页 |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8-22页 |
·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 第24-26页 |
·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 第24页 |
·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析企业留住人才的目的 | 第24-26页 |
3. 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关系 | 第26-32页 |
·企业年金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 | 第26-30页 |
·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 | 第26-28页 |
·从企业角度分析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的设计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分析员工流动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4.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企业年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5. 国际经验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 | 第37-45页 |
·美国的401(K)企业年金计划 | 第37-39页 |
·英国的企业年金计划 | 第39-40页 |
·日本的企业年金计划 | 第40-42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5页 |
6. 完善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基于激励角度 | 第45-58页 |
·合理设计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 | 第45-54页 |
·企业年金缴费设计 | 第45-48页 |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的设计 | 第48-50页 |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可转移性的设计 | 第50-52页 |
·提高企业年金保值增值能力,充实个人账户 | 第52-54页 |
·发挥政府对企业年金的适度调控作用 | 第54-58页 |
·政府应对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进行适当干预 | 第54-55页 |
·加强政府对企业年金的指导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