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选题背景及自锚式悬索桥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悬索桥计算理论综述 | 第16-19页 |
·弹性理论 | 第16页 |
·挠度理论 | 第16-18页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18-19页 |
·薄壁结构的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局部与整体线弹性相关屈曲 | 第20-21页 |
·局部与整体弹塑性相关屈曲 | 第21-23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自锚式悬索桥有限位移计算理论 | 第25-57页 |
·引言 | 第25页 |
·自锚式悬索桥主梁位移模式 | 第25-35页 |
·钢箱梁整体位移 | 第25-27页 |
·箱梁竖向局部位移 | 第27-31页 |
·顶底板横向局部位移 | 第31-32页 |
·顶底板纵向局部位移 | 第32-33页 |
·钢箱梁各部件总位移 | 第33-35页 |
·主梁梁段单元刚度矩阵 | 第35-43页 |
·三维连续体虚功增量方程 | 第35-37页 |
·顶板刚度矩阵 | 第37-39页 |
·底板刚度矩阵 | 第39-41页 |
·边箱刚度矩阵 | 第41-42页 |
·横梁刚度矩阵 | 第42-43页 |
·主梁梁段单元刚度矩阵 | 第43页 |
·空间杆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 第43-44页 |
·空间悬链线索单元 | 第44-47页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47-49页 |
·钢材应力应变关系 | 第47-48页 |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48-49页 |
·数值积分及坐标变换 | 第49-50页 |
·数值积分 | 第49页 |
·坐标变换 | 第49-50页 |
·增量平衡方程的求解及程序编制 | 第50-53页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50-52页 |
·程序的编制 | 第52-53页 |
·数值算例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优化计算及参数研究 | 第57-78页 |
·概述 | 第57页 |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优化计算 | 第57-60页 |
·结构优化计算方法 | 第57-59页 |
·优化参数选择 | 第59-60页 |
·主缆线形及无应力索长计算 | 第60-65页 |
·主缆成桥线形计算 | 第60-63页 |
·索鞍预偏量及空缆线形计算 | 第63-65页 |
·结构参数变化对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5-72页 |
·跨径布置 | 第65-68页 |
·主缆矢跨比 | 第68-69页 |
·主梁上拱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吊索间距 | 第70-71页 |
·加劲梁抗弯刚度 | 第71页 |
·主缆轴向刚度 | 第71-72页 |
·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2-76页 |
·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理论 | 第72-73页 |
·成桥线形的参数敏感性 | 第73-75页 |
·结构竖向刚度的参数敏感性 | 第75页 |
·活载下主梁及塔底弯矩的参数敏感性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研究 | 第78-92页 |
·概述 | 第78页 |
·模型设计及试验方案 | 第78-82页 |
·三汊矶大桥概况 | 第78-79页 |
·模型设计 | 第79-80页 |
·试验步骤及测点布置 | 第80-82页 |
·施工阶段测试及分析 | 第82-85页 |
·主梁顶升过程 | 第82页 |
·落梁过程 | 第82-85页 |
·成桥状态 | 第85页 |
·成桥阶段受力性能 | 第85-91页 |
·全桥满布活载 | 第85-86页 |
·中跨均布活载 | 第86-87页 |
·活载超载 | 第87-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三汊矶大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92-114页 |
·概述 | 第92页 |
·三汊矶大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 | 第92-110页 |
·结构极限荷载及安全系数 | 第92-93页 |
·三汊矶大桥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93页 |
·全桥满布活载 | 第93-99页 |
·中跨均布活载 | 第99-104页 |
·全桥活载偏载 | 第104-107页 |
·中跨活载偏载 | 第107-110页 |
·横隔板间距及刚度对自锚式悬索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横隔板间距 | 第110-111页 |
·横隔板刚度 | 第111页 |
·局部变形对三汊矶大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实践 | 第114-130页 |
·概述 | 第114页 |
·结构体系构思与设计 | 第114-117页 |
·结构体系构思 | 第114-115页 |
·结构设计 | 第115-117页 |
·成桥状态及主缆线形计算 | 第117-119页 |
·成桥状态计算 | 第117-118页 |
·主缆成桥线形及无应力索长 | 第118-119页 |
·施工阶段计算 | 第119-122页 |
·主梁顶升施工 | 第119-120页 |
·落梁过程计算 | 第120-122页 |
·结构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分析 | 第122-129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22-123页 |
·地震时程分析结果 | 第123-126页 |
·纵向减震控制分析 | 第126-129页 |
·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0-131页 |
·研究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7页 |
附录 梁段单元节点位移参数 | 第147-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6-157页 |
一 发表的论文 | 第156-157页 |
二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