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我国城市机动车发展及尾气污染现状 | 第11页 |
·机动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MOBILE模型 | 第13-14页 |
·EMFAC模型 | 第14页 |
·IVE模型 | 第14页 |
·CMEM模型 | 第14-15页 |
·COPERT模型 | 第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概述 | 第18-26页 |
·机动车排放因子 | 第18页 |
·机动车排放因子测试方法 | 第18-19页 |
·排放因子模型概况 | 第19-25页 |
·模型分类 | 第19-20页 |
·排放模型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国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模型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本章总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排放因子模型对数据的需求分析 | 第26-34页 |
·MOBILE模型解析 | 第26-27页 |
·模型结构 | 第26页 |
·基本原理和算法 | 第26-27页 |
·IVE模型解析 | 第27-30页 |
·IVE模型结构 | 第27-28页 |
·IVE模型的计算原理 | 第28-29页 |
·模型输出 | 第29-30页 |
·轻型车排放因子模型建立的方法 | 第30-33页 |
·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主要核心模块 | 第31-32页 |
·主要参数的获取 | 第32-33页 |
·本章总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排放因子测试试验的设计和污染物数据库的建立 | 第34-49页 |
·零公里排放因子测试 | 第34-36页 |
·测试方法 | 第34页 |
·测试设备 | 第34-35页 |
·测试工况 | 第35页 |
·试验数据收集 | 第35-36页 |
·劣化率测试 | 第36-39页 |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车载测试系统及验证 | 第37页 |
·测试试验 | 第37-39页 |
·速度修正系数测试 | 第39-40页 |
·测试方法 | 第39页 |
·测试工况 | 第39-40页 |
·测试试验 | 第40页 |
·数据初步处理 | 第40-43页 |
·数据处理环境 | 第40页 |
·数据检查 | 第40-41页 |
·数据同步处理 | 第41-43页 |
·排放污染物数据库的建立 | 第43-48页 |
·原始数据归类 | 第43-44页 |
·数据整理 | 第44-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基于数据库的分析及应用 | 第49-68页 |
·影响车辆排放特征的因素分析 | 第49-55页 |
·不同技术类型的车辆排放特征 | 第49-50页 |
·行驶里程对排放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车辆排放分析 | 第51-52页 |
·速度对排放的影响 | 第52-53页 |
·加速度对排放的影响 | 第53-54页 |
·速度·加速度对排放的影响 | 第54-55页 |
·确定车辆的基本排放因子 | 第55-63页 |
·车辆技术类型划分 | 第55-58页 |
·分车型车辆零公里排放因子统计 | 第58-61页 |
·分车型车辆劣化率计算 | 第61-62页 |
·车辆基本排放因子的确定 | 第62-63页 |
·获取车辆速度修正系数 | 第63-64页 |
·轻型车排放控制对策建议 | 第64-67页 |
·技术方案 | 第64-65页 |
·对策及措施 | 第65-67页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8-69页 |
·课题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