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3页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 | 第17-1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 ·经济条件 | 第19页 |
| ·社会条件 | 第19页 |
| ·环境条件 | 第19-21页 |
| ·数据来源 | 第21-23页 |
| 3 陕西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 ·水土流失现状 | 第23-24页 |
| ·水土流失特点 | 第24-26页 |
| ·水土流失分布广泛侵蚀强度大 | 第24-25页 |
| ·土壤侵蚀方式复杂多样 | 第25页 |
| ·推移质所占比重较大 | 第25页 |
| ·人类不合理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与日加剧 | 第25-26页 |
| ·入库泥沙与实际侵蚀量相差甚远 | 第26页 |
|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 ·自然因素 | 第26-28页 |
| ·人为因素 | 第28页 |
| ·水土流失的危害 | 第28-31页 |
| ·破坏土地资源 恶化生态环境 | 第28页 |
| ·淤塞水库 抬高河床 | 第28-29页 |
| ·加重面源污染 威胁饮水安全 | 第29页 |
| ·降低生态功能 恶化人居环境 | 第29-31页 |
| 4 水土流失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31-39页 |
| ·水土流失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 第31页 |
| ·含沙量变化分析 | 第31-33页 |
| ·泥沙性质及含沙量现状 | 第31-32页 |
| ·含沙量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 ·河流流量对泥沙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33-39页 |
| ·输沙量的沿程变化 | 第33-36页 |
| ·输沙量的时间变化 | 第36-39页 |
| 5 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及其估算 | 第39-65页 |
|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9-45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机制 | 第39-40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类 | 第40-41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评价体系 | 第41-42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 | 第42-45页 |
| ·汉江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估算 | 第45-63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估算的流程及通式 | 第45-46页 |
| ·土壤侵蚀破坏量 | 第46-49页 |
| ·水分流失的经济损失 | 第49-51页 |
| ·土壤肥力流失的经济损失 | 第51-53页 |
| ·土地废弃的经济损失 | 第53-54页 |
| ·泥沙的经济损失 | 第54-56页 |
| ·水质污染的经济损失 | 第56-62页 |
| ·估算说明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6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评价 | 第65-85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结构特征 | 第65-66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地域特征 | 第66-78页 |
| ·各区县的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评价 | 第67-72页 |
| ·各区县的相对经济损失评价 | 第72-76页 |
| ·与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 第76-78页 |
| ·边际效应 | 第78-82页 |
|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评估模式探讨 | 第78-79页 |
| ·水土流失生态价值的边际效益分析 | 第79页 |
| ·水土流失生态-经济面积边际损失比 | 第79-82页 |
| ·生态-经济面积边际损失比区域特征分析 | 第82页 |
| ·小结 | 第82-85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建议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