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以太网的智能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智能传输接口的发展和趋势第13-15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组织第15-17页
2 串口-网络智能传输接口相关理论研究第17-25页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17-18页
     ·研究的必要性第17页
     ·研究的可行性第17-18页
   ·智能传输接口的分类及特点第18-19页
   ·嵌入式技术第19-21页
     ·嵌入式定义第19-20页
     ·嵌入式的硬件第20页
     ·嵌入式的软件第20页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第20-21页
   ·TCP/IP 协议集第21-24页
     ·IP 协议第21-22页
     ·TCP 协议第22页
     ·UDP 协议第22页
     ·ICMP 协议第22页
     ·ARP 协议第22-23页
     ·网卡MAC 地址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智能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及选材第25-35页
   ·系统设计任务及要求第25-26页
     ·系统设计任务第25页
     ·系统实现的功能第25-26页
   ·微处理器第26-28页
     ·选材依据第26页
     ·ARM 处理器和ARM 内核第26-27页
     ·选用LPC2210 ARM7 处理器的理由第27-28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介绍及选择第28-31页
     ·RTOS 的主要分类第28-29页
     ·选用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的理由第29页
     ·选用μC/OS-Ⅱ RTOS 的理由第29-31页
   ·RTL8019AS 网卡芯片第31-32页
     ·RTL8019AS 网卡芯片简介第31页
     ·选用RTL8019AS 网卡芯片的理由第31-32页
   ·系统方案第32-34页
     ·硬件总体设计第33页
     ·软件总体设计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智能传输系统硬件设计第35-47页
   ·控制部分第35-40页
     ·嵌入式处理器第35-36页
     ·嵌入式处理器分类第36-37页
     ·LPC2210 处理器内部构造第37-38页
     ·LPC2210 寻址和映射第38-40页
     ·LPC2210 引脚设置第40页
   ·电源模块设计第40-43页
     ·前级电源设计第41页
     ·后级电源设计第41-42页
     ·时钟设计第42-43页
   ·串口传输转换模块的设计第43-44页
   ·网络传输模块设计第44-46页
     ·RTL8019AS 内部结构第44页
     ·RTL8019AS 引脚分布第44-45页
     ·RTL8019AS 和LPC2210 硬件连接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智能传输系统软件设计第47-68页
   ·启动代码第47-48页
   ·μC/OS-Ⅱ的移植第48-55页
     ·μC/OS-Ⅱ概述第48页
     ·编译器的选择第48-49页
     ·任务模式的选取第49页
     ·移植要求第49页
     ·μC/OS-Ⅱ体系结构第49-50页
     ·修改OS_CPU.H第50-52页
     ·修改 OS_CPU_C.C 文件第52-54页
     ·修改OS_CPU_A.ASM第54-55页
   ·用于μC/OS-Ⅱ的LPC2210 UART0 驱动第55-59页
     ·UART0 结构第55-56页
     ·驱动程序的目的第56页
     ·UART0 驱动函数模块第56-59页
   ·网卡驱动函数及注解第59-60页
   ·TCP/IP 协议栈的设计第60-67页
     ·协议说明第61页
     ·RTL8019AS 数据帧分析第61-63页
     ·数据帧的发送接收过程第63-64页
     ·其他协议在本系统应用第64-65页
     ·协议栈实现过程第65-67页
   ·测试功能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结论第68-70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安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三维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