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讼师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讼师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12-26页 |
第一节 讼师的内涵及来源 | 第12-14页 |
一 讼师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讼师的来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讼师的发展过程 | 第14-26页 |
一 从萌芽到产生 | 第14-15页 |
二 政策摇摆下的艰难发展时期 | 第15-16页 |
三 讼师的初步繁荣阶段 | 第16-17页 |
四 讼师的空前繁荣阶段 | 第17-22页 |
五 讼师发展的巅峰时期 | 第22-24页 |
六 讼师向律师的转型时期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对诉讼的态度 | 第26-31页 |
第一节 统治阶级对诉讼的态度 | 第26-28页 |
一 统治阶级追求"无讼"的社会秩序 | 第26-27页 |
二 "无讼"思想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普通民众对诉讼的态度 | 第28-31页 |
一 百姓"畏讼"、"厌讼"的心理 | 第28-29页 |
二 "畏讼"、"厌讼"思想的社会根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古代社会对讼师的态度及评价 | 第31-43页 |
第一节 统治阶级对讼师的评价及限制 | 第31-36页 |
一 统治阶级对讼师的评价 | 第31页 |
二 对讼师活动的立法限制及打击制裁 | 第31-36页 |
第二节 普通民众对讼师的态度及评价 | 第36-43页 |
一 普通民众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离不开讼师 | 第36-41页 |
二 民众对讼师的负面评价及其原因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