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蓝藻清除机械的除藻机理及除藻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蓝藻及蓝藻水华简介 | 第10-11页 |
2 水体蓝藻清除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水华的危害 | 第12页 |
3 国内外蓝藻水华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2-17页 |
·直接法 | 第13-15页 |
·化学药剂法除藻 | 第13页 |
·物理法除藻 | 第13-15页 |
·生物操纵法 | 第15页 |
·间接法除藻 | 第15-16页 |
·机械除藻 | 第16-17页 |
4 水体蓝藻清除的研究趋势 | 第17-1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蓝藻处理原理及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19-30页 |
1 水华微囊藻的特征 | 第19-25页 |
·群体性和浮游性 | 第19-20页 |
·具有聚集体气囊---伪空胞 | 第20-23页 |
·伪空胞的结构特征 | 第20页 |
·影响伪空胞的因素 | 第20-23页 |
·繁殖特性 | 第23页 |
·蓝藻在水体中的垂直迁移 | 第23-25页 |
·蓝藻垂直迁移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蓝藻垂直迁移的作用 | 第24页 |
·蓝藻垂直移动的调节机制 | 第24-25页 |
2 除藻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 第25-29页 |
·除藻原理 | 第25-28页 |
·控藻效果预测 | 第28-29页 |
3.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蓝藻处理机总体结构设计 | 第30-35页 |
1 船体设计 | 第30页 |
2 压力室设计 | 第30-32页 |
·破坏压力试验 | 第30-31页 |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试验设备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压力室设计 | 第31-32页 |
3 吸藻口设计 | 第32-33页 |
4 进、出料口设计 | 第33-34页 |
5 动力系统 | 第34页 |
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压力室内关键部件的CFD分析 | 第35-52页 |
1.CFD介绍 | 第35-36页 |
2.Fluent概述 | 第36-37页 |
3.多相流模型 | 第37-43页 |
·多相流定义 | 第37-38页 |
·多相流研究方法 | 第38页 |
·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型 | 第38-39页 |
·离心叶轮内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39-43页 |
·液相流动控制方程 | 第39-41页 |
·固相流动控制方程 | 第41-42页 |
·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4.数值仿真 | 第43-52页 |
·计算区域模型及网格生成 | 第43页 |
·二维几何模型的生成 | 第43-44页 |
·网格划分 | 第44页 |
·求解 | 第44-45页 |
·数值计算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52页 |
第五章 除藻试验与效果分析 | 第52-61页 |
1 试验环境 | 第52页 |
2 测试原理 | 第52页 |
3 测试设备 | 第52页 |
4 测试过程 | 第52-58页 |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7 结论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1 结论 | 第61-62页 |
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不同压力下藻液沉淀速度及沉淀效果照片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