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不规则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性能评估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结构产生扭转反应的原因第12-14页
     ·结构本身不规则第12-13页
     ·地震波扭转因素第13-14页
   ·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4-17页
     ·偏心结构弹性扭转反应第14-15页
     ·偏心结构弹塑性扭转反应第15-17页
   ·本文工作第17-18页
第2章 不规则结构的判定及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8-28页
   ·引言第18页
   ·扭转不规则的判定第18-19页
     ·判定指标一——位移比值第18页
     ·判定指标二——周期比第18-19页
     ·判定指标三——偏心率第19页
   ·各国规范中关于不规则结构的规定第19-22页
     ·结构平面不规则的定义第19-20页
       ·美国规范《UBC-97》第19-20页
       ·欧洲《EC-8 规范》第20页
       ·新西兰《NZS 4203 规范》第20页
       ·我国抗震规范(G850011-2001)第20页
     ·各国规范中不规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第20-22页
   ·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2-25页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22-23页
     ·时程分析法第23-25页
   ·弹性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5-26页
   ·弹塑性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单层不规则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反应分析第28-40页
   ·引言第28页
   ·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第28-31页
     ·有限单元柔度法的基本理论第28-29页
     ·纤维模型第29-30页
     ·钢筋混凝土纤维模型的组成第30-31页
   ·质量中心、刚度中心与强度中心第31-34页
     ·质量中心的定义第31页
     ·刚度中心的定义第31-32页
     ·强度中心的定义第32页
     ·刚度中心与强度中心的关系第32-34页
   ·算例第34-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不规则框架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反应第40-50页
   ·引言第40页
   ·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地震波的选择第41-42页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42-45页
   ·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不规则框剪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50-60页
   ·引言第50页
   ·Pushover 方法的功能第50-51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发展第51-52页
   ·Pushover 方法的基本理论第52-54页
     ·基本假定第52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实施第52-53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加载模式第53-54页
     ·目标位移第54页
   ·算例第54-58页
     ·分析模型第54-55页
     ·不同加载模式的能力曲线第55-56页
     ·层间位移与层间扭转角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及屈服机制第60-81页
   ·引言第60页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第60-63页
     ·能力谱法第60-63页
     ·性能评价第63页
   ·塑性铰(Plastic hinge)特性第63-65页
     ·多折线铰类型第63-64页
     ·FEMA 铰类型第64-65页
   ·算例一第65-72页
     ·分析模型与参数第65-67页
     ·结构的能力曲线第67页
     ·能力谱方法求解目标位移第67-68页
     ·结构层间变形分析第68-70页
     ·偏心框剪结构的屈服机制第70-72页
   ·算例二第72-79页
     ·分析模型与参数第72-74页
     ·结构的能力曲线第74-75页
     ·能力谱方法求解目标位移第75页
     ·结构层间变形分析第75-76页
     ·楼层缩进不规则框架结构的屈服机制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塔结构抗震分析及其性能评估的研究
下一篇: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