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文章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义 | 第14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式 | 第14-15页 |
·税收优惠的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正外部效应 | 第15-17页 |
·风险与不确定性 | 第17-18页 |
·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 | 第18页 |
·失业与不充分增长 | 第18页 |
·市场调节自身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税收优惠的基本作用原理 | 第19-20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分析 | 第20-23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 第20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 第20-21页 |
·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 第21-23页 |
3.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现实分析 | 第23-42页 |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我国科技研发水平的现状 | 第24-30页 |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加,支出总量显著提高 | 第24-26页 |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支出总量较高但占GDP 的比重较低 | 第26-28页 |
·行业间研发经费差距明显 | 第28-29页 |
·科技论文和专利发明数显著增加 | 第29-30页 |
·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 第30-34页 |
·增值税 | 第30-32页 |
·营业税 | 第32页 |
·企业所得税 | 第32-33页 |
·个人所得税 | 第33-34页 |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近期调整 | 第34-42页 |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及配套政策的回顾 | 第34-35页 |
·从税收优惠角度分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配套政策 | 第35-39页 |
·“两税”合并对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 | 第39-42页 |
4.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缺陷分析 | 第42-52页 |
·法律设立方面的缺陷 | 第42-44页 |
·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 | 第42页 |
·缺乏系统性 | 第42-43页 |
·缺乏稳定性 | 第43页 |
·缺乏灵活性 | 第43-44页 |
·政策制定方面的缺陷 | 第44-49页 |
·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发挥 | 第44-45页 |
·不同高新技术行业享受的税收优惠程度差异明显 | 第45-46页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更加严格,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 第46-47页 |
·现行科技税收政策的针对性不合理 | 第47-48页 |
·针对科技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还需加强 | 第48-49页 |
·针对企业高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措施不多 | 第49页 |
·政府管理方面的缺陷 | 第49-52页 |
·科技税收优惠审批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对科技税收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较弱 | 第50页 |
·税收执法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 第50-52页 |
5. 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 第52-59页 |
·欧美各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 第52-54页 |
·美国 | 第52-53页 |
·加拿大 | 第53页 |
·英国 | 第53-54页 |
·法国 | 第54页 |
·亚洲各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 第54-57页 |
·韩国 | 第54-55页 |
·日本 | 第55-56页 |
·印度 | 第56-57页 |
·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57-59页 |
·重视科技税收优惠立法 | 第57页 |
·更多的采用间接优惠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 | 第57页 |
·突出科技税收优惠中的产业优惠 | 第57-58页 |
·科技税收优惠针对的优惠对象、优惠环节科学合理 | 第58页 |
·不断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管理 | 第58-59页 |
6.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分析 | 第59-70页 |
·从宏观政策上看 | 第59-63页 |
·制定科技税收优惠特别法 | 第59-60页 |
·不断巩固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 | 第60-61页 |
·继续推进优惠重点以区域优惠为主向以产业优惠为主的转变 | 第61-62页 |
·科学合理的设计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的对象和环节 | 第62页 |
·不断完善对科技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 | 第62-63页 |
·从具体税种上看 | 第63-66页 |
·大力推进增值税政策改革 | 第63-64页 |
·以新企业所得税的推出为契机,继续深化企业所得税改革 | 第64-65页 |
·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人”的优惠 | 第65-66页 |
·从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运行机制上看 | 第66页 |
·从税收征管上看 | 第66-69页 |
·建立审批、管理分离制度,强化政策执行中的监督 | 第66-67页 |
·逐步推行税式支出管理,创新税收优惠管理制度 | 第67页 |
·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第67-68页 |
·加大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在纳税人和全社会中的普及宣传力度 | 第68页 |
·进一步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 | 第68页 |
·加大对滥用科技税收优惠单位和个人的打击、惩治力度 | 第68-69页 |
·从企业自身管理上看 | 第69-70页 |
·自觉、主动的学习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 第69页 |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良好的科技税收优惠互动、反馈机制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