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引言第14页
   ·研究背景第14-1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17-18页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第18-20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研究现状第20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贡献第20-21页
   ·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物理层节能机制研究第23-43页
   ·引言第23页
   ·无线传感器网节点收发信机概述第23-28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接收电路结构第24-25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发射电路结构第25-27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收发信机的能耗模型第27-28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启动过程的时间特性第28-30页
     ·无线射频电路启动的时间特性第28-29页
     ·无线信号接收处理的时间特性第29-30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低能耗结构设计第30-36页
     ·节点电路的能耗分层设计第30-31页
     ·能耗分层结构中的电路配置策略第31-32页
     ·若干关键电路的低功耗设计第32-36页
   ·基于时序控制的物理层节能方法第36-40页
     ·无线射频单元电路启动时序的优化第38-39页
     ·能耗分层节能控制方法第39-40页
   ·测试分析与结论第40-42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启动过程波形测试第40-41页
     ·无线传感器节点空闲监听电流测试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 MAC 层节能方法研究第43-73页
   ·引言第43-44页
   ·主从式网络MAC 节能的一般方法第44-51页
     ·发送端驱动的周期性接收模型第44-46页
     ·发送端驱动的周期性接收能耗分析第46-51页
   ·发送端驱动的低功耗接收方式能耗分析第51-60页
     ·发送端驱动的低功耗接收常用方法第51-54页
     ·低功耗接收方式在理想信道中的能耗分析第54-55页
     ·低功耗接收方式在非理想信道中的能耗分析第55-60页
   ·自适应低功耗无线唤醒协议AWOR第60-64页
     ·AWOR 的特点第60-62页
     ·自适应侦听窗口调节算法第62-64页
     ·AWOR 的性能分析与仿真第64页
   ·一种改进的分布式准同步通信协议DLP-MAC第64-71页
     ·DLP-MAC 的特点第65页
     ·DLP-MAC 的实现方法第65-70页
     ·DLP-MAC 的性能测试与结论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无线传感网多信道 MAC 协议节能机制研究第73-92页
   ·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概述第73-78页
     ·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的特点第73-74页
     ·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的关键问题第74页
     ·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的种类第74-78页
   ·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协议的节能机制第78-82页
     ·传统无线多信道MAC 节能机制及存在问题第78-81页
     ·无线多信道MAC 节能机制的改进策略第81-82页
   ·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多信道MAC 协议第82-88页
     ·控制信道的频点选择第83页
     ·控制信道的同步机制第83-84页
     ·时隙优先权机制第84-86页
     ·协商窗口的动态调整机制第86-87页
     ·最优信道选择机制第87-88页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分簇拓扑控制算法第92-100页
   ·引言第92-93页
   ·异构分簇拓扑控制算法HCTCA第93-96页
     ·HCTCA 的异构分簇建立第93页
     ·HCTCA 的拓扑控制第93-96页
     ·HCTCA 簇内拓扑控制的时序第96页
   ·性能分析与仿真第96-99页
     ·节点的平均发送半径第97页
     ·簇间干扰第97-98页
     ·系统吞吐量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第100-118页
   ·引言第100页
   ·系统结构第100-102页
   ·无线节点的硬件设计第102-103页
   ·通信协议设计第103-116页
     ·MAC 层的节能设计第103-108页
     ·路由设计第108-109页
     ·数据帧格式的设计第109-110页
     ·软件实现流程第110-116页
   ·耗电测试与寿命分析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18-121页
   ·总结第118-120页
   ·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129-13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公告和被受理的专利第130-13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值光学计算机监控系统之任务管理及其理论研究
下一篇: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戴维·莫利传播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