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分子机器的研究进展 | 第12-3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分子机器的定义 | 第13页 |
| ·分子机器的类型 | 第13-17页 |
| ·轮烷(Rotaxane)型分子机器 | 第13-15页 |
| ·类轮烷(Pseudorotaxane)型分子机器 | 第15-16页 |
| ·索烃(Catenane)型分子机器 | 第16-17页 |
| ·分子机器的能量来源 | 第17-22页 |
| ·化学能 | 第17-18页 |
| ·电化学能 | 第18-20页 |
| ·光能 | 第20-21页 |
| ·热能 | 第21-22页 |
| ·分子机器的结构和运动的表征与测试 | 第22-31页 |
| ·核磁共振波谱法 | 第22-26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第26-27页 |
| ·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第27-29页 |
| ·循环伏安法 | 第29-30页 |
| ·圆二色光谱法(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 第30-31页 |
| ·分子机器的应用 | 第31-39页 |
| ·分子开关 | 第31-32页 |
| ·分子逻辑门 | 第32-35页 |
| ·医药领域 | 第35-36页 |
| ·光致,电致变色轮烷机器 | 第36-37页 |
| ·存储器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光热驱动的环酰亚胺体系轮烷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 第39-59页 |
| ·前言 | 第39-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51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 ·合成步骤 | 第41-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1-53页 |
| ·杆Z1,轮烷Z2在溶液中的热致异构和光致恢复的过程研究 | 第53-56页 |
| ·轮烷分子的光学性质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三章 离子驱动自组装超分子轮烷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9-74页 |
| ·前言 | 第59-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 ·合成步骤 | 第62-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4-67页 |
| ·轮烷分子Z-Py,E-Py的金属引发自组装聚合过程的研究 | 第67-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基于冠醚环的轮烷分子体系的合成与研究 | 第74-85页 |
| ·前言 | 第74-78页 |
| ·实验部分 | 第78-83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78页 |
| ·合成步骤 | 第78-8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五章 其他工作 | 第85-102页 |
| ·设计思路1 | 第85-90页 |
| ·实验部分 | 第87页 |
| ·合成步骤 | 第87-8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0页 |
| ·设计思路2 | 第90-94页 |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94页 |
| ·设计思路三 | 第94-101页 |
| ·合成步骤 | 第97-10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 附录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