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产业发展的概述及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产业的基本特征 | 第24页 |
·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产业空间增长极理论 | 第24-25页 |
·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25页 |
·资源要素禀赋理论 | 第25页 |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27页 |
·产业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27-30页 |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发展产业 | 第27页 |
·依据本地的资源优势,走专业化产业之路 | 第27-28页 |
·发挥产业潜力,整合产业资源 | 第28-29页 |
·抓住机遇,立足现实发展产业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朝阳县产业发展状况 | 第30-44页 |
·区位特点和自然条件 | 第30-31页 |
·产业的历史状况 | 第31-32页 |
·朝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 第32-38页 |
·产业发展速度分析 | 第38-42页 |
·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 第42-43页 |
·产业发展状态的总体评估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朝阳县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第44-57页 |
·产业结构问题分析 | 第44-49页 |
·用偏差份额模型法分析 | 第44-48页 |
·用比较劳动率模型分析 | 第48-49页 |
·产业演进理论分析 | 第49-54页 |
·需求因素 | 第50-51页 |
·供给因素 | 第51-53页 |
·环境与产业政策 | 第53-54页 |
·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第54-5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制约因素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7-66页 |
·基本结论 | 第57页 |
·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 | 第57页 |
·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较差 | 第57页 |
·产业发展演进的总体状态较弱 | 第57页 |
·对策建议 | 第57-65页 |
·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 | 第57-60页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第60-61页 |
·壮大民营经济,培育县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 第61页 |
·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构建新型的产业化体系 | 第61-62页 |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培育本地的产业集群 | 第62-63页 |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 | 第63页 |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 第63-64页 |
·构建科教支撑体系,发挥科技在县域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64-65页 |
·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 | 第65页 |
·前景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