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 ·OLEDs特点及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芴类小分子发光材料 | 第16-19页 |
| ·芴类蓝光材料的长波发射问题 | 第19-27页 |
| ·激基缔合物/聚集体引起芴类材料的长波发射 | 第20-21页 |
| ·芴酮引起芴类材料的长波发射 | 第21-23页 |
| ·抑制芴类蓝光材料长波发射的方法 | 第23-2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新型辅助材料OLEDs的研究 | 第28-49页 |
| ·TPD/Alq_3双层OLEDs的厚度优化 | 第28-33页 |
| ·厚度优化实验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Alq_3层厚度优化结论 | 第33页 |
| ·带芴基团TPD衍生物的性能研究 | 第33-43页 |
| ·材料介绍 | 第34-36页 |
| ·TPD衍生物性能 | 第36-38页 |
| ·双HTLs器件性能 | 第38-41页 |
| ·TPF-OMe材料发光性能 | 第41-43页 |
| ·BCP层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新型硼类空穴阻挡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45-48页 |
| ·材料简介 | 第45-46页 |
| ·器件性能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星形芴类小分子HKEthFLYPh材料及器件的性能研究 | 第49-73页 |
| ·星形结构HKEthFLYPh材料基本性能 | 第49-51页 |
| ·合成路线 | 第49页 |
| ·吸收性能 | 第49-50页 |
| ·荧光光谱 | 第50页 |
| ·电化学性能 | 第50-51页 |
| ·HKEthFLYPh材料的器件应用方面性能 | 第51-59页 |
| ·发光性能 | 第51-54页 |
| ·空穴传输能力 | 第54-55页 |
| ·电子传输能力 | 第55-57页 |
| ·能量传递作用 | 第57-59页 |
| ·基本性能总结 | 第59页 |
| ·基于HKEthFLYPh材料的WOLEDs | 第59-72页 |
| ·三层结构的WOLEDs | 第59-64页 |
| ·Rubrene优化EL光谱 | 第64-67页 |
| ·薄层NPB优化WOLEDs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共轭结构芴类小分子BFLBBFLYQ材料及器件的性能研究 | 第73-108页 |
| ·共轭结构芴类小分子BFLBBFLYQ材料性能 | 第73-76页 |
| ·合成路线 | 第73-74页 |
| ·热稳定性 | 第74-75页 |
| ·吸收特性 | 第75页 |
| ·荧光光谱 | 第75-76页 |
| ·电化学性能 | 第76页 |
| ·旋涂BFLBBFLYQ材料制备OLEDs的性能研究 | 第76-97页 |
| ·旋涂BFLBBFLYQ膜的发光特性 | 第76-78页 |
| ·旋涂BFLBBFLYQ膜的空穴传输性能 | 第78-79页 |
| ·引入PVK改善空穴传输性能 | 第79-80页 |
| ·掺杂TPD提高空穴注入/传输能力 | 第80-83页 |
| ·BFLBBFLYQ:TPD混合体系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特性 | 第83-88页 |
| ·BFLBBFLYQ:TPD混合体系在极性溶液中的显色现象 | 第88-93页 |
| ·BFLBBFLYQ:TPD/Alq_3双层器件激子复合区域的研究 | 第93-97页 |
| ·蒸镀工艺制备BFLBBFLYQ薄膜的光电性能 | 第97-100页 |
| ·蒸镀BFLBBFLYQ膜的吸收特性 | 第97页 |
| ·蒸镀BFLBBFLYQ膜的荧光光谱 | 第97-98页 |
| ·蒸镀BFLBBFLYQ膜的EL光谱 | 第98-99页 |
| ·蒸镀BFLBBFLYQ膜的J-V-L性能 | 第99-100页 |
| ·BFLBBFLYQ材料长波发射现象的研究 | 第100-106页 |
| ·激基缔合物/聚集体因素的考量 | 第100-102页 |
| ·蒸镀膜的芴酮成分的标定 | 第102-103页 |
| ·热处理对BFLBBFLYQ薄膜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BFLBBFLYQ薄膜的光氧化性 | 第105页 |
| ·纯氧环境对薄膜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 第五章 含吸电子基团的芴类小分子材料及器件的性能研究 | 第108-162页 |
| ·含吸电子基团的芴类材料 | 第108页 |
| ·材料的基本性能 | 第108-112页 |
| ·合成路线 | 第108-109页 |
| ·F取代基对材料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F取代基对材料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 ·材料与NPB之间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现象 | 第112-123页 |
| ·材料与NPB混合体系的吸收性能 | 第112-113页 |
| ·材料与NPB混合体系的荧光发射性能 | 第113-114页 |
| ·双层器件性能 | 第114-118页 |
| ·引入Alq_3层提高激基复合物发光性能 | 第118-123页 |
| ·利用CBP薄层抑制激基复合物发光 | 第123-138页 |
| ·CBP材料简介 | 第123-124页 |
| ·材料与CBP混合体系的光物理性能 | 第124-125页 |
| ·Py材料的蓝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25-131页 |
| ·F2Py材料的蓝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31-135页 |
| ·F4Py材料的蓝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35-138页 |
| ·器件发光性能随染料位置的转变 | 第138-151页 |
| ·黄光染料Rubrene的应用及讨论 | 第138-145页 |
| ·红光染料DCJTB的应用及讨论 | 第145-151页 |
| ·利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WOLED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51-160页 |
| ·基本NPB/BCP/F4Py三层结构的WOLEDs | 第151-153页 |
| ·ITO/蓝光/黄光/Mg:Ag类结构的WOLEDs | 第153-159页 |
| ·ITO/黄光/蓝光/Mg:Ag类结构的WOLEDs | 第159-1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2-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5-179页 |
| 博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