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 ·国内外银矿资源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 ·银矿物原料特点 | 第12-13页 |
| ·从硫化银矿中提取银的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氰化法浸出硫化银矿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其他浸出硫化银矿的方法 | 第15-22页 |
| ·硫代硫酸盐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 ·S_2O_3~(2-)的结构 | 第22-23页 |
| ·硫代硫酸盐的化学性质 | 第23页 |
| ·硫代硫酸盐浸出法发展史 | 第23-24页 |
| ·硫代硫酸盐法浸出金银 | 第24-28页 |
| ·从硫代硫酸盐浸出液中回收银 | 第28-31页 |
|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Ag_2S在Cu-S_2O_3~(2-)-H_2O体系中的热力学研究 | 第33-47页 |
| ·硫化银在硫代硫酸盐体系中的化学反应 | 第33-34页 |
| ·热力学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 ·Ag_2S在Cu-S_2O_3~(2-)-H_2O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 第34页 |
| ·Eh-pH图 | 第34-45页 |
| ·Eh-pH图的理论计算 | 第34-38页 |
| ·Ag_2S-S_2O_3~(2-)-H_2O体系的Eh-pH图 | 第38-42页 |
| ·Cu-S_2O_3~(2-)-H_2O体系的Eh-pH图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纯Ag_2S的溶解和贵液的回收工艺研究 | 第47-63页 |
| ·实验原料、装置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 ·实验装置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 ·硫酸铜与硫代硫酸盐比例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硫酸铜与硫代硫酸盐浓度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气氛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搅拌速度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H值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氨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粒度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温度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时间对溶解率的影响 | 第59页 |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9-60页 |
| ·贵液中银的回收 | 第60-61页 |
| ·锌粉用量对置换率的影响 | 第60页 |
| ·时间对置换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Ag_2S在Cu-S_2O_3~(2-)-H_2O体系中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63-75页 |
| ·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63-67页 |
| ·反应速率模型 | 第63-66页 |
| ·活化能的计算 | 第66-67页 |
| ·实验原料、装置和方法 | 第67-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 ·粒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9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69-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硫代硫酸盐溶液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75-85页 |
|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75-76页 |
| ·电化学测试系统 | 第75-76页 |
| ·电化学研究方法 | 第76页 |
| ·电化学理论基础 | 第76-77页 |
| ·双电层结构 | 第76页 |
| ·双电层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 第76-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 ·硫代硫酸盐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77-79页 |
| ·pH值对硫代硫酸盐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79-80页 |
| ·铜(Ⅱ)离子对硫代硫酸盐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80-81页 |
| ·铜(Ⅱ)离子浓度对硫代硫酸盐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81页 |
| ·pH值对含铜硫代硫酸盐溶液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81-82页 |
| ·空气对含铜硫代硫酸盐溶液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六章 Ag_2S在Cu-S_2O_3~(2-)-H_2O系中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85-99页 |
| ·溶液化学 | 第85-88页 |
| ·Ag-S_2O_3~(2-)-H_2O系溶液化学 | 第85-87页 |
| ·Cu-S_2O_3~(2-)-H_2O系溶液化学 | 第87-88页 |
| ·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特征 | 第88-94页 |
| ·反应物化学和结构特征 | 第88-91页 |
| ·反应中间产物化学和结构特征 | 第91-94页 |
| ·反应最终产物化学和结构特征 | 第94页 |
| ·反应机理 | 第94-95页 |
| ·Ag_2S与Ag在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反应的区别 | 第95-97页 |
| ·单质Ag在Cu-NH_3-S_2O_3~(2-)体系中的反应 | 第95-96页 |
| ·Ag_2S在Cu-S_2O_3~(2-)-H_2O体系中的反应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七章 实际硫化银矿浸出研究 | 第99-117页 |
| ·实验原料 | 第99-103页 |
| ·化学分析 | 第99页 |
| ·矿物学分析 | 第99-102页 |
| ·矿石粒度分析 | 第102-103页 |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03-10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2页 |
| ·药剂比例及浓度对硫化银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 ·温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矿浆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 ·粒度和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11页 |
| ·其他金属矿物的浸出 | 第111-112页 |
| ·反应产物特征分析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7-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 附录A | 第131-132页 |
| 附录B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