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机装补球方法体系研究与精确化装补球软件开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碎磨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装补球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计算机及其在磨矿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装补球方法基本问题分析与量化 | 第25-44页 |
| ·磨矿概述 | 第25-26页 |
| ·磨矿在选矿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6页 |
| ·磨矿及其分类 | 第26页 |
| ·球磨机磨矿过程分析 | 第26-34页 |
| ·影响磨矿过程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提高磨矿效率的途径分析 | 第28-34页 |
| ·装补球方法问题分析与量化分析 | 第34-43页 |
| ·装补球方法内涵 | 第34页 |
| ·钢球磨损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 ·钢球尺寸问题探讨 | 第37-39页 |
| ·球荷配比探讨 | 第39-40页 |
| ·初装球量分析 | 第40-41页 |
| ·补加球分析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装补球方法体系的构建 | 第44-58页 |
| ·构建体系指标的基本问题 | 第44-49页 |
| ·体系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容 | 第44-48页 |
| ·体指标体系的指标形式问题 | 第48-49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9-53页 |
| ·构建原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初选方法 | 第51-52页 |
| ·指标体系的检验 | 第52-53页 |
| ·指标集的确定 | 第53-57页 |
| ·筛选方法 | 第53-54页 |
| ·装补球体系指标预选 | 第54-55页 |
| ·装补球方法体系指标集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优势分析与拓展研究 | 第58-72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内涵 | 第58-61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总体思路 | 第58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技术路线 | 第58-60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框架 | 第60-61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优势分析 | 第61-65页 |
| ·力学性质的测定简便可靠 | 第61-63页 |
| ·精确计算球磨机所需钢球尺寸 | 第63-64页 |
| ·使用破碎统计力学原理配球 | 第64-65页 |
| ·应用实例 | 第65-69页 |
| ·狮子山铜矿 | 第65-67页 |
| ·大红山铜矿 | 第67-69页 |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拓展分析研究 | 第69-71页 |
| ·合理装球量的拓展分析 | 第69-70页 |
| ·补加球比例计算的拓展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精确化装补球软件开发 | 第72-104页 |
| ·软件开发概述 | 第72-83页 |
| ·程序设计语言 | 第72-73页 |
| ·软件系统开发方法 | 第73-78页 |
| ·软件复用 | 第78-80页 |
| ·开发平台的比较和选择 | 第80-82页 |
| ·Delphi开发工具 | 第82-83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83-84页 |
| ·需求分析 | 第84-86页 |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84-85页 |
| ·设计需求分析 | 第85-86页 |
| ·性能需求分析 | 第86页 |
| ·系统设计与编码 | 第86-10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86-87页 |
| ·系统详细设计与编码 | 第87-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六章 基于软件系统的分析研究 | 第104-119页 |
| ·项目概况 | 第104-105页 |
| ·矿区概况 | 第104-105页 |
| ·碎磨系统问题分析 | 第105页 |
| ·基于软件的计算与分析 | 第105-118页 |
| ·矿石力学性能测定 | 第105-108页 |
| ·磨机全给矿分析 | 第108-110页 |
| ·基于软件的计算分析 | 第110-112页 |
| ·扩大试验研究 | 第112-114页 |
| ·细磨介质的补充研究 | 第114-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 ·研究结论 | 第119-12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20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 附录 | 第130-131页 |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