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5页 |
一、“碳关税”问题的提出及立法现状 | 第5-12页 |
(一) 《京都议定书》与碳关税的产生 | 第6-7页 |
(二) 美国碳关税制度解析 | 第7-10页 |
1. 排放配额退还计划 | 第8-9页 |
2. 国际储备配额计划 | 第9-10页 |
(三) 类似制度比较 | 第10-12页 |
1. 边境碳调整(Border Carbon Adjustment,BCA) | 第10-11页 |
2. 国内碳税(Carbon Tax) | 第11页 |
3. 多边环境协定(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EAs) | 第11-12页 |
二、碳关税与WTO 规则 | 第12-26页 |
(一) 碳关税与WTO 规则表面相符 | 第12-18页 |
1. 最惠国待遇原则 | 第12页 |
2. 国民待遇原则 | 第12-15页 |
3. 原则的例外 | 第15-18页 |
(二) 碳关税的执行将是关键 | 第18-22页 |
1. 美国虾和海龟案开启了审查“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措施的大门 | 第18-21页 |
2. 美国虾和海龟案的关键因素:美国法律的执行 | 第21-22页 |
(三) WTO 理念的转变:环境与贸易关系的新发展 | 第22-26页 |
1. 在国际环境公约方面 | 第24页 |
2. 在国内环境措施方面 | 第24-26页 |
(四) 美国碳关税制度与WTO 规则之预判 | 第26页 |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若干对策 | 第26-41页 |
(一) 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 第26-28页 |
(二) 国内碳税(Carbon Tax) | 第28-30页 |
1. 碳税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 作为碳关税对策的可行性讨论 | 第29-30页 |
(三) 碳交易(Carbon Trading) | 第30-40页 |
1. 国内碳交易——交易所 | 第31-36页 |
2. 国际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 第36-40页 |
(四) 关于对策可行性的总结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件A | 第45-46页 |
附件B | 第46-47页 |
附件C | 第47-48页 |
附件D | 第48-49页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