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文化视角中的“宜居重庆”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前言第10-13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2 “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13-21页
   ·国外的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第13-16页
     ·国外的城市建设理念演变第13-15页
     ·国外对“宜居城市”的不同理解第15-16页
   ·国内的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第16-18页
     ·国内的城市建设模式演变与“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第16-17页
     ·国内学界对“宜居城市”的不同理解第17页
     ·国内对“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第17-18页
   ·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经验得失第18-21页
3 “宜居重庆”的建设背景及其现状第21-24页
   ·“宜居重庆”的建设背景第21-22页
   ·“宜居重庆”的建设现状及其问题第22-24页
4 “宜居重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4-29页
   ·文化概述第24-26页
     ·文化的内涵第24页
     ·文化的表现形态第24页
     ·文化的功能第24-26页
   ·“宜居重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6-29页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重庆独特的地方文化第26-27页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重庆的对外形象,增强软实力第27页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宜居重庆”建设,真正体现城市发展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第27页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第27-29页
5 重庆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与表现形式第29-41页
   ·重庆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第29-32页
     ·古巴子国时期第29页
     ·秦至清朝时期的重庆发展第29-30页
     ·近现代时期的重庆发展第30-3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庆发展第31-32页
   ·重庆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第32-39页
     ·源远流长的巴文化第33-34页
     ·斗志昂扬的红色革命文化第34-35页
     ·兼容并蓄的移民文化第35-36页
     ·时尚别致的现代都市建筑文化第36-37页
     ·积淀深厚的三峡文化第37页
     ·特色鲜明的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第37-38页
     ·朴实粗悍的码头文化第38页
     ·热气沸腾的火锅文化第38-39页
   ·重庆地方文化的特征第39-41页
     ·重庆地方文化产生上源远流长第39页
     ·重庆地方文化的地缘性特征突出第39-40页
     ·重庆地方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各样第40页
     ·重庆地方文化雅俗并存第40-41页
6 文化视角中的“宜居重庆”建设现状及其不足第41-45页
   ·重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现状第41-43页
     ·对历史文物与遗迹的保护和发掘第41页
     ·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第41-42页
     ·对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第42页
     ·对地方文化的宣传第42页
     ·对市民日常文化生活的丰富第42-43页
   ·重庆地方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不足第43-45页
     ·重庆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发掘不够充分第43页
     ·重庆的城市文化品位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43页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第43-44页
     ·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44页
     ·市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第44-45页
7 文化视角中的“宜居重庆”建设原则与措施第45-49页
   ·“宜居重庆”的文化建设基本原则第45-47页
     ·制度保障先行原则第45-46页
     ·全民参与原则第46页
     ·古今结合,扬长避短,保护与发展并举原则第46-47页
   ·“宜居重庆”的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第47-49页
     ·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唱响“文化重庆”口号第47页
     ·着力发掘重庆的地方文化资源第47页
     ·打造独特的“文化重庆”名片第47-48页
     ·进一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第48页
     ·大力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第48页
     ·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市民文化活动第48-49页
结束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陵山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下一篇: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