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高分子材料阻燃的背景 | 第11页 |
| ·高聚物阻燃基础 | 第11-15页 |
| ·高聚物的燃烧 | 第11-12页 |
| ·高聚物阻燃机理 | 第12页 |
| ·高聚物阻燃方法 | 第12页 |
| ·阻燃剂的种类 | 第12-15页 |
| ·聚碳酸酯 | 第15-18页 |
| ·聚碳酸酯概况 | 第15-16页 |
| ·聚碳酸酯阻燃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 ·聚碳酸酯常用的阻燃剂 | 第16-18页 |
| ·聚硅氧烷 | 第18-21页 |
| ·聚硅氧烷概述 | 第18页 |
| ·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 ·聚硅氧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19页 |
| ·聚硅氧烷阻燃聚碳酸酯的现状 | 第19-21页 |
| ·聚硅氧烷阻燃机理 | 第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 2 羧基聚硅氧烷POS-COOH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0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表征方法 | 第23页 |
| ·羧基聚硅氧烷(Carboxyl-Polysiloxane,简称POS-COOH)的合成 | 第23-24页 |
| ·羧基中间体OSI-COOH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4-26页 |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24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羧基聚硅氧烷POS-COOH的结构表征 | 第26-29页 |
| ·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 | 第26页 |
|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26-27页 |
|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27-28页 |
| ·硅核磁共振(~(29)Si-NMR)表征 | 第28页 |
| ·热失重分析(TGA)表征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羟基聚硅氧烷POS-OH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38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表征方法 | 第30页 |
| ·羟基聚硅氧烷(Hydroxyl-Polysiloxane,简称POS-OH)的合成 | 第30-31页 |
| ·羟基中间体OSI-OH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1-33页 |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羟基聚硅氧烷POS-OH的结构表征 | 第33-37页 |
| ·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 | 第33-34页 |
| ·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34-35页 |
|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35页 |
| ·硅核磁共振(~(29)Si-NMR)表征 | 第35-36页 |
| ·热失重分析(TGA)表征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POS-COOH和POS-OH对聚碳酸酯(PC)性能的影响 | 第38-50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 ·原料及来源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8-39页 |
| ·PC/阻燃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路线 | 第39页 |
| ·P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 | 第39-40页 |
| ·PC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0页 |
| ·阻燃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 ·热性能测试 | 第41页 |
| ·POS-COOH和POS-OH对PC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拉伸性能 | 第41-42页 |
| ·弯曲性能 | 第42-43页 |
| ·冲击性能 | 第43-44页 |
| ·POS-COOH和POS-OH对PC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POS-COOH和POS-OH对PC热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