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8页 |
| 第1章 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中国当前舆论监督的主要渠道 | 第18-22页 |
| ·互联网迅速发展为大众媒介 | 第18-19页 |
| ·论坛、博客等逐渐发展成为民主阵地 | 第19页 |
| ·互联网的主流媒体地位日益凸显 | 第19-22页 |
| 第2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 | 第22-30页 |
| ·网络舆论监督负效应的内涵 | 第22-23页 |
| ·网络舆论监督负效应的成因 | 第23-25页 |
| ·开放性、匿名性的意见表达环境 | 第23-24页 |
| ·意见持续积聚的传播方式 | 第24页 |
| ·自媒体与大众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 第24-25页 |
| ·网络舆论监督负效应的危害 | 第25-30页 |
| ·引发媒体信任危机,使其舆论监督功能有所弱化 | 第26-27页 |
| ·消解主流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27-28页 |
| ·鼓噪不良社会情绪,制造言论的沉寂化效应 | 第28-30页 |
| 第3章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伪监督现象 | 第30-39页 |
| ·网络舆论伪监督的内涵 | 第30页 |
| ·网络舆论伪监督现象的表现 | 第30-36页 |
| ·虚假监督 | 第31-32页 |
| ·伪正义监督 | 第32-33页 |
| ·非理性的网络审判 | 第33-35页 |
| ·失范的人肉搜索 | 第35-36页 |
| ·网络舆论伪监督的成因 | 第36-39页 |
| ·网络媒体的商业动机 | 第36页 |
| ·网民的情绪宣泄 | 第36-38页 |
| ·社会转型期舆论的不稳定性 | 第38页 |
| ·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 | 第38-39页 |
| 第4章 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与引导的建议 | 第39-44页 |
| ·新兴媒体“表达疆域”应立法规范 | 第39页 |
| ·大力依托技术手段进行调控 | 第39-40页 |
|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 第40-41页 |
| ·通过舆论意见领袖引导舆论 | 第41-42页 |
| ·重视网络伦理和道德建设的作用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