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经济背景—后工业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地 | 第7页 |
·产业发展背景-产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移 | 第7-8页 |
·社会文化背景-人类对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观念的转变 | 第8页 |
·工业遗产保护运动 | 第8-9页 |
·工业旅游的兴起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2-20页 |
·后工业遗址 | 第12-13页 |
·关于概念 | 第12页 |
·后工业遗址的主要类型 | 第12-13页 |
·后工业遗址的特征 | 第13-14页 |
·景观特征 | 第13页 |
·生态特征 | 第13页 |
·人文特征 | 第13-14页 |
·后工业遗址的保护 | 第14-20页 |
·概况介绍 | 第14-17页 |
·保护的模式 | 第17-18页 |
·保护的价值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 第20-29页 |
·后工业遗址景观简史 | 第20-22页 |
·后工业遗址景观形态形成 | 第22-23页 |
·国外的经典案例 | 第23-26页 |
·北杜伊斯堡公园(Lands chafts park Duisburg Nord) | 第23-25页 |
·诺德斯特恩公园(Nordsternpark,Gelsenkirchen) | 第25页 |
·城西公园(Stadtpark West) | 第25-26页 |
·我国后工业遗址景观的独特历程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探讨 | 第29-38页 |
·对工业场地的处理 | 第29-32页 |
·对场所精神的尊重 | 第29-30页 |
·后工业遗址中地表痕迹的处理 | 第30-31页 |
·工业场地中面积与景观的控制 | 第31-32页 |
·废弃工业设施的处理 | 第32-35页 |
·后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 第32-34页 |
·后工业设备的改造利用 | 第34页 |
·后工业构筑的改造利用 | 第34-35页 |
·生态处理方法和高科技的利用 | 第35-37页 |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 第35页 |
·土壤和植被的再处理 | 第35-37页 |
·场地安全和辨识度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宝山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第38-59页 |
·宝山矿业开发史及矿业遗迹 | 第38-39页 |
·项目现状 | 第39-41页 |
·矿业遗迹资源 | 第40页 |
·自然景观资源 | 第40页 |
·人文景观资源 | 第40-41页 |
·规划概况 | 第41-43页 |
·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 第43-54页 |
·对工业场地的处理 | 第43-47页 |
·对工业遗留的处理 | 第47-51页 |
·生态处理方法和废料的利用 | 第51-54页 |
·后工业遗址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 第54-59页 |
·注重生态环境意义的规划设计理念 | 第54-55页 |
·注重空间利用和共生的规划设计理念 | 第55-57页 |
·注重后工业遗址功能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页 |
二、参与的主要科研、实际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