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1页 |
| ·大黄与大黄多糖 | 第10-15页 |
| ·大黄 | 第10-11页 |
| ·大黄的功效主治 | 第11-13页 |
| ·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3页 |
| ·大黄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3-15页 |
| ·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分析 | 第15-21页 |
| ·多糖的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多糖的提取 | 第16-18页 |
| ·多糖的纯化 | 第18-21页 |
| 第2章 集成化思想及选题意义 | 第21-24页 |
| ·化学工程中的集成化思想 | 第21-22页 |
| ·中药传质分离集成化的现况 | 第22页 |
| ·动态提取、组合膜分离的集成 | 第22-24页 |
| ·动态提取 | 第22-23页 |
| ·组合膜分离 | 第23页 |
| ·动态循环提取、组合膜分离的集成优势 | 第23-24页 |
| 第3章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4-35页 |
| ·实验药品与器材 | 第24-25页 |
| ·实验主要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 ·实验考察因素 | 第26-28页 |
| ·药材预处理 | 第26页 |
| ·膜组合的筛选 | 第26页 |
| ·膜过程温度、压力、料液浓度的优化 | 第26-27页 |
| ·提取过程溶剂量、温度、颗粒度、循环量的优化 | 第27页 |
| ·提取时间与分离时间的优化 | 第27页 |
| ·正交试验 | 第27-28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8-34页 |
| ·苯酚硫酸法用于总糖的分析 | 第28-30页 |
| ·DNS法用于还原糖的分析 | 第30-32页 |
| ·碘显色法用于淀粉的分析 | 第32-34页 |
| ·实验中的计算公式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61页 |
| ·药材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35页 |
| ·PVDF管式膜组合的筛选 | 第35-37页 |
| ·小孔径膜的选择 | 第35-36页 |
| ·大孔径膜的选择 | 第36-37页 |
| ·膜分离的单因素实验 | 第37-43页 |
| ·操作温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操作压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 ·料液浓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 ·集成后提取段的单因素实验 | 第43-52页 |
| ·溶剂量的优化 | 第43-45页 |
| ·提取温度的优化 | 第45-47页 |
| ·药材颗粒度的优化 | 第47-49页 |
| ·溶剂循环量的优化 | 第49-52页 |
| ·正交实验 | 第52-54页 |
| ·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 第52页 |
| ·正交实验中大黄多糖提取效果的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正交实验中大黄多糖分离效果的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提取时间和分离时间的优化 | 第54-55页 |
| ·提取时间的优化 | 第54-55页 |
| ·分离时间的优化 | 第55页 |
| ·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黄多糖的集成化提取分离效果的验证 | 第55-56页 |
| ·集成化提取分离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56-61页 |
| ·大黄多糖集成化提取分离与传统提取分离的工艺流程 | 第56页 |
| ·最佳条件下两种提取分离过程的参数统计 | 第56-57页 |
| ·静提醇沉、动态提取与集成化提取分离的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 ·凝胶色谱法验证集成化提取分离工艺对大黄多糖的纯化效果 | 第58-6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所发表论文 | 第69页 |